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根本出发点,青田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山区实际,把发展温州城郊效益型农业,推进异地开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子来抓。通过调结构,兴科技,优布局,创品牌,强龙头,建小区,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2132元,增长8.67%。
一、农业结构逐步调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水平果方面,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目前全县已发展水干果基地匕万多亩,其中柑桔7.78万亩,杨梅3.8万亩,板栗1.75万亩。大田种植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推广“菜一稻一菜”、“菜一稻”等新模式,较大幅度调减大小麦。早稻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春玉米岩大豆后马铃薯后蔬菜等作物,去年共减少大小麦、早稻1.36万亩,同比调减14.8%,增加“四春”作物455亩,蔬菜总面积达3.63万亩,同比增长8.3%。养殖业方面,加快发展生猪、山羊、禽类生产,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去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7.85万头,比上年增长4%;山羊饲养量l.92万只,增长21.5%;家禽饲养量力9万羽,增长5.5%;家兔饲养量5.4万只,白鸽饲养量1.2万对,山鸡。珍珠鸡等饲养量2.1万羽;稻田养鱼9.8万亩。
二、科技兴农步伐加快。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名特优新品种。一是大力组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全面推广水稻Ⅱ优系统杂交新组合,引进水稻、超甜玉米、浙薯系列加工品种等新品种18个,巴西陆稻、转基因水稻先后试种成功,全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
95%以上;建立孙前杨梅、龙井43、红袖、甜百合等苗木、种子繁育基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以生猪品种改良为重点的畜禽良种推广,目前全县有二元母猪良种3470头、大约克等公猪良种148头、山羊良种583只、獭兔良种6100只等。二是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以基地为依托,农村专业大户和重点户为重点,广泛推广柑桔“三疏一改”技术、微肥应用技术和设施栽培技术等实用新技术;以农技人员现场辅导、邀请省农科院校专家专题讲座和开通农技110等途径,采取现场会、印发资料和广播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普及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35期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近1万人次,培训农民4.5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对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应用水平。三是开展农科教相结合,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全县共实施“丰收计划”项目万项、“星火计划”项目18项,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着重抓好了石帆万亩柑桔优质果基地和温溪洲头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达1.2万亩,成为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的有效载体。
三、区域特色日益明显。充分发挥临近温州的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如水平果生产已形成4个发展带,即温溪一贵岙一鹤城杨梅带,面积2.2万亩;海口一船寮一季宅甜橙。椪柑带,面积1.7万亩;石帆、舒桥一海溪柑桔带,面积2.3万亩;鹤城一北山板栗带,面积1.09万亩。近三年来,县政府投入扶持资金150多万元,垦复章村、舒桥、祯埠等乡镇低产油茶10万多亩,全县茶油产量达214万公斤,重振了“浙南油库”声誉。沿江沿溪的鹤城、船安、北山发展大棚蔬菜基地1150亩、蚕豌豆4780亩;沿330国道的石帆、腊口等6个乡镇形成5438亩早春四季豆发展带;汤洋、双洋为重点建立高山蔬菜基地1850亩。这几大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形成,使农产品的规模效应得到充分体现,农产品适应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全县各乡镇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把握市场信息,尊重科技,积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效益农业发展路子,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市场前景的农业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如仁宫乡孙前村以杨梅为主导产业,共开发杨梅基地800多亩,建立苗木繁育基地物亩,200年村民人均收入3200元,前后相比增加1500多元,村集体经济人均达到194元,增加150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梅专业村。方山乡龙现村“中国田鱼村”、北山镇妙后村蔬菜专业村、东源镇西溪村林业重点村等等,都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教材,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及千多户建基地、兴加工、拓市场的专业大户,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品牌创建取得突破。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在抓好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市场开拓的基础上,注册了“山鹤”与“太鹤”两个品牌,开发了孙前杨梅、海溪粉干、方山田鱼干、北山索面、万阜干菜、高市薯条等一系列山鹤牌名优农产品和.太鹤牌青田御茶。通过开展地方优质农产品评选,加强农产品的形象策划章传,组织到上海、温州、杭州等地举办展销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整体品位和知名度。“太鹤”牌青田御茶在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省一类名茶。“山鹤”牌孙前杨梅畅销上海、温州市场。海溪粉干、方山田鱼干内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外销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品牌的创建与宣传,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价值普遍提高。
五、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通过信息引导,政策扶持,一批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贮运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壮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目前已建成了青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青田县现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青田县颖丰食品有限公司、青田县海溪粉干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投资3000多万元、年出栏近2万头猪的青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推行高楼养猪,于1999年被命名为省“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颖丰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杨梅酒100吨,杨梅干2万多斤,有效解决了全县杨梅除鲜售外的加工问题,延长了产业链。继续巩固了仁宫板栗。舒桥耕牛等市场,并依托温州市场,于1999年投资120多万元创办了青田水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年销售额300多万元。
六、异地脱贫逐步深化。在抓好困地制宜,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山区农民就地脱贫致富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强化服务,积极鼓励边远山区群众下山脱贫和劳务输出。一是抓好扶贫小区建设。加大投入,初步完善了山口。船家、高潮、海口、石帆等11个沿江沿溪扶贫小区的配套设施。制定涉及户籍、建房、孩子就学、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来料加工等密集型行业,吸引边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近三年来,已吸纳下山脱贫群众2千多户近五万人。二是引导群众外出经商务工。在北京、四川等地建立民间组织和政府外设服务机构,强化管理,为外出人员搞好服务,鼓励引导青壮年在农闲季节外出经商务工。目前已有匕万多农民走南闯北,从事二三产业。三是鼓励以合法途径出国经商。从办理公证、审批护照等方面优质服务入手,鼓励山区农民到海外寻找新的发展门路。
今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我县将深入实施《青田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县力争发展以杨梅为重点的生态经济林1500亩,高山蔬菜200亩,中药材2000亩;老柑桔低改、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3500亩,低产茶园改造500亩;力争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元。
一是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稻田养鱼、杨梅、柑桔、生猪、茶叶、种草养畜、蔬菜、特色种养业8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有机茶等绿色食品,发挥示范基地的积极作用,抓好石帆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园区,船家大路、康贩大棚蔬菜园区,黄洋峰山花卉、高山蔬菜,章旦千亩水果示范园区,沙埠、洲头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方山龙现中国田鱼村,万山中药材基地,船寮仁川名优茶基地,20个獭兔专业村等9个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主导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品牌战略。重点抓好“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扩大红柚、朱红柿等特色地方优良品种的推广,加强农业实用新技术和名优新农产品的引进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推行杨梅、茶叶等标准化生产,强化“山鹤”、“太鹤”品牌宣传,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大力发展产后农业和各类专业大户,拉长农业产业链。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挥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蔬菜、油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工作,争取把水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青田县现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办成县级农业龙头企业。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在抓好二轮土地承包后续工作的基础上,鼓励乡镇建立农工贸公司,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机制和方式,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深化农业综合开发;认真抓好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落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