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互学互鉴 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23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期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佟薇做客新华访谈,就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文物资源如何“活”起来等相关话题分享了个人见解。
精彩观点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温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佟薇:朔门外沿江一带属于古代温州“北埠”商业区,此次发现的遗迹群,规模庞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实为罕见,成功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是温州作为“千年商港”的历史实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
从遗址的价值和保存状况来说,它也是最完美的海丝遗址之一,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
我国发掘出了很多海上丝绸之路的宝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折射出海上贸易之繁荣,文化往来之密切。您对哪些文物印象尤其深刻?
佟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了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各类文物,数量达18万件。船舱内密集码放的瓷器与文献记载的“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完全一致。此外,船上还发现有大量海上生活相关文物,例如大量动物骨骸,包含家鸡46只、家鹅40只、9只猪,绵羊的数量最多,高达86只。经研究,这些动物主要是船上人员的食物。前些年海南渔民出海还有携带家鸡等作为食物的习惯,生动反映了当时航海的生活细节。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您认为应如何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价值?
佟薇:首先要摸清家底,对已有的文物资源有个系统的掌握和科学的梳理,从而对文物资源和文物价值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其次,要提升价值阐释能力。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项目,聚合专业力量从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等维度推动文物价值研究,充分挖掘文物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让文物资源活起来,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您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发展有何意义?
佟薇:该倡议提出以来,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同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合作、为推动全球共同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国方案。
考古和历史研究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各种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该倡议可以更好地挖掘和释放共建国家的市场潜力,更大程度地带动经济投资,拉动消费,增进世界经济交往、文化交流。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提纲:张灵 胡炎桢 文字整理:黄佳佳 李诗蕾 编辑:张灵 夏越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