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之乡 青蟹节活动安排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三门中国首届青蟹节 > 最新动态
“蟹将”领军三门海洋渔业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6日电 海洋经济被喻为蓝色经济,已成为三门县最具活力的大农业经济板块。截至2001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24.5万亩,比1997年增243.7%,水产品总量达16.5万吨,产值10.5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286.2%和292.2%,水产品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8%,三门县海水养殖面积、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已步入了全国海水养殖重点县行列。

  调整产业结构 拓展养殖领域

  9711号台灾以来,三门县沿海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仗丰富的海洋资源,积极实施“种改养”,大力发展养殖业。

  1998年初,涛头打率先突破传统农业束缚,实行“二种改养”一举取得成功,然后,“涛头模式”迅速推扩,全县“种改养”面积达2.5万亩,围塘养殖3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达17万亩,当年总产值整*万元。在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拓展养殖领域。

  建立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其中投资400多万元的东郭塘1000亩锯缘青蟹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产值630万元,亩效益高达33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0%,被列入省级青蟹精养示范基地。

  加大对新品种的开发力度。青蟹、南美白对虾、缢蛏、泥蚶等名特优海珍品比重不断上升。现在,全县拥有18家育苗水体在800立方以上的水产苗种企业,共育各类苗种30多亿尾。

  深水网箱养殖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方式。我县已制定了“三门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并开始在健跳、蛇蟠等乡镇着手养殖开发,它将成为今后养殖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

  扩大宣传 打响品牌

  随着三门县及沿海各地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水产品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三门县及时加强品牌建设,使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品脱颖而出,拓展水产品的销售市场。

  青蟹、缢蛏、小白虾等颇具三门县特色的水产品纷纷跻身品牌行列。成为拓展市场的主导产品。尤其三门青蟹膏黄肉嫩、色艳味香。近年来,三门县通过注册商标、制定标准、质量监管、改进包装和产品推介会,“三门湾”牌锯缘青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为提高,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中国浙江国农博”和“中国浙江渔博会”金奖。2001年,三门县青蟹养殖面积达5.5万亩,产量8000吨产值3.5余亿元,占浙江省青蟹产量的二分之一强,其销售范围覆盖北京、江苏、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及东南亚国家,价格比同类产品每公斤高出10至20元,初步形成了“三门青蟹、横行天下”之势,拉动了三门县海洋渔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拓展市场 培植运销大户

  长期以来,三门县的水产品销售全要依靠小商小贩,售销范围窄、量小、价格低、销售期短,难以适应迅猛发展的养殖需求,所以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水产品专业市场的同时,竭力培植一批水产品营销大户。

  拓展市场 培植运销大户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渔业产业化建设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千名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计划的若干意见》,加强政策扶持。实行“131”工程,即培植10家销售额在10000万元、30家上500万元、100家上100万元的营销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止六月底,拓展市场 培植运销大户县共发展青蟹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运销大户17家,合计销售额占三门青蟹销售总额的45%。其中丁明标把三门青蟹打进了上海农工商、华联等18家超市,年总销售额达8720万元。这支充满活力和生机、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贩销队伍拓宽了拓展市场 培植运销大户县水产品的销售渠道,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二十二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三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又提出了“耕海牧渔,建海上三门”的宏伟目标,这犹如一股强劲东风,必将促进三门县海洋渔业经济的再次腾飞。(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