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要论
会议议程(草案)
工作报告
代表名单
新华社快讯
媒体关注
视频新闻
新华社记者眼中的浙江
代表专访
近新届党代会闻回顾
十届党代会以来四年回顾
浙江党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浙江频道 >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特别专辑
农业现代化,从效益农业突破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11日电 浙江的田野,如今五彩缤纷:蔬菜遍地,瓜果满园,花木争艳,鱼跃虾跳;

  浙江的农村,如今气象万千:乡镇工业蓬勃发展,中心镇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水平日益提高;

  浙江的农民,如今日渐富裕:去年人均纯收入4582元,连续第十六年居全国省区之首。

  这一切,都缘于我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是我省农业进入新阶段后适应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

  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跨越的浙江,农业面临着新问题和新矛盾:农产品供给从短缺转向相对过剩,卖难现象日趋突出,市场价格下跌……供求变化给传统农业带来剧烈冲击,也给农民增收带来压力。只有发展效益农业,让农民按照市场需要开展生产,才能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

  为了用实际事例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1999年初,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本报《一只梨卖五元钱》的报道上批示:这就是效益农业。他在各种场合指出,“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什么来钱种什么”。

  “什么来钱种什么”,这一形象的语言,引导广大农民按照市场需要发展效益农业。第一个动作,就是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999年初试调整,2000年进一步调减粮食播种面积740万亩。

  2001年初,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加快和全国粮食生产供大于求的实际,经国务院批准,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当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再次调减,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之比由1998年的70∶30调整为58∶42,3年累计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378万亩。

  农业结构调整从广阔的田野扩大到山区、海洋。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果的面积大幅增加。在稳定传统畜牧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草畜禽、优质肉禽和珍稀畜禽。渔业生产也按“主攻养殖、发展精深加工、开发休闲渔业”的要求,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到200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的产值比由1998年52.2∶5.9∶16.5∶25.4演变为49∶5.4∶17.7∶27.9。

  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农民来自农业的商品性收入在2000年开始回升,2001年人均达到1171元,比1999年增长14.9%。

  在实践中,干部群众逐渐认识到,效益农业就是市场化的商品农业、区域化的特色农业、优质化的精品农业、科学化的精准农业。这些可贵的认识,又进一步指导着人们新的实践。

  增加农产品花色品种,优化品质结构。粮食、油菜、生猪、家禽的优质品率分别达到90%、93%、58%和65%。全省已建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1100多个。

  区域化布局势头明显,主导产业各具特色。全省涌现了300多个万亩以上的种植业基地;利用耕地发展了50多个万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

  走产业化之路,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也是效益农业的深化和发展。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及时分析了我省农业面临的挑战,提出要着眼于提高农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竞争力,把发展效益农业的主攻方向转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来,并制定了优惠政策,推动各地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全省各地积极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大批围绕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达50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362家。它们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基地,带动了全省三分之一的农户,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农业的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

  强化科技支撑,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省里重点建设了水稻、畜禽、瓜果菜、花卉园艺、名特水产五大省级种子种苗工程和11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仅2001年就引进各种新品种近300个。全省已建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2200多个,面积达200多万亩。省和各地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已制定各类农业标准和规范1100余项,培育了124个名牌农产品。各地推进农技推广体制的改革,建立了一批与专业化、区域化生产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湖州、嘉兴、温州等地的一些农业科技人员还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组织形式有了突破,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全省2670多家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成为联结农民的中介和纽带,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000多家工商企业涉足效益农业,累计投入资金140多亿元,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活力;订单农业、股份合作、中介服务、“二次分配”等新的形式,完善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2001年,全省按订单种植的作物达800多万亩,按订单饲养的生猪和家禽分别达到180多万头和1670多万羽。

  抓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全省各地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大局出发,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为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各地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实现了在大提高中的大发展。2001年,乡镇企业七项经济指标连续第四年居全国第一。各地加快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近3年来,全省农村劳动力每年以2%的速度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省有55.6%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比1998年增加6个百分点。

  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继2000年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后,2001年,我省又作出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决定,出台了相关政策。在“九五”期间已投入174.17亿元的基础上,省里再投入263.1亿元,用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1年,百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701元,比上年增长7.4%,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76%的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已突破1500元。

  坚持“两手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我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双整治”活动,全面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3年多来,浙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成功地迈出了“减粮扩经”、发展效益农业的第一步。目前,全省干部群众正在迈出第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建设发达农业打下良好基础。(据《浙江日报》/胡冠平)

频道主页 浙江省情 浙江焦点网谈 新闻追踪 冰点调查 政府网群 浙江知名企业论坛 服务广场 连载 社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本次大会全程直播由浙江省电信公司杭州分公司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