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频道主页 | 2001西博会专题报道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浙江频道 > 2002年西博会特辑 > 西博会展
古今灯具点亮满目诗意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8日电 昨日,2002中国杭州西湖灯具(灯饰)文化博览会在杭城新城灯具市场闪亮登场。100多家国内外企业的品牌灯具和250余款各式古灯,照亮了灯博会。

  现代灯具的交响曲

  花灯、民用灯、工业及专业用灯、国际精品灯具……松下、菲利普、TCL、正泰……昨天的灯博会,灯具行业的各路“明星”纷纷登场。

  在一楼,以“一大四小”五颗夜明珠展台为背景,一场现代“灯具秀”让人们大开眼界,模特手持各种名牌灯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曼妙的身影和剔透的灯具,相映成辉,对现代灯文化做出了一种全新的诠释。

  刚一走进会展中心的二楼,就有一股香气扑面而来。记者顺着香气,找到了“香源”,原来是这次灯展上的新产品———负离子加湿器。这种灯确切地说是一盏“水灯”,整个身子浸在水中。整盏灯以盘为托,负离子发生器把盘里的水变成水雾慢慢飘出来,有参观者好奇,把手伸到盘子中的水里试试,冷冷的,没有什么特殊。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道:“别看它灯小,用途可大着呢,这种灯主要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减菌除尘,当然还可以消除空气中的各种异味。”

  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现代特色灯具,让人们惊奇不已。德清万达的“竹灯”首次亮相杭城。这是一座房形的灯具。一扇竹制的小门光滑漂亮,透过竹枝覆盖的房顶,房内的灯光斑斓闪烁,纤和柔美。旁边两盏昏黄的灯火随着竹制摇椅摇曳,摇椅下有一张竹制的方桌,上面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这样优雅的灯具已大大突破了原来简单的照明功能,令许多参观者驻足流连,心动不已。据了解,这种灯手工成分较多,一般人学会这套手艺,需要数年功夫。也正因为此,竹灯的产量很少,目前全部用于外销。

  在磐安华洋民间工艺厂的展台面前,记者被一抹跳动的火焰吸引住了。走近一看,这盏看似原始的“火焰灯”,里面原来是一个红丝巾包裹的灯泡。在隐形的鼓风机的吹动下,丝巾跳动着,就像燃烧的火焰。

  而深圳欧泰科技发展公司带来的触摸式无线数码开关,及填补国内灯具业空白的能自行调光的日光灯、节能灯,让人充分领略了现代高科技灯具的神奇。

  寓意深远的古灯合奏

  灯博会上,一场“上下五千年”古灯展,著名收藏家张守义收藏的250余款古灯,向人们诉说着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灯文化,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史前的石灯、战国的连枝树形灯、汉代的陶豆灯、三国的龟形陶灯、唐朝的太阳白虎护宅灯……苗族的竹筒挂灯、傣族的椅子灯、纳西族的松明瓦挂灯……都是典型代表。而新婚之夜点燃的娃娃灯,光芒四放、福禄满门的多头灯,灯盘中种上白菜头或萝卜、播种季节点燃的春耕灯,秋收季节点燃的庆丰收灯等,都寄托了当时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盏盏古灯具,也让今人看到了古人智慧的光芒。如宋代民间的“省油灯”设计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油池,下层为储水层,灯内的储水有降温、省油、除烟的功能,构思非常巧妙。此外,还有防鼠锡油灯,出游便携的旅行灯,装酒存药的葫芦灯,既可挂在室内、又可插在草原上的挂立式两用藏灯,晚上户外劳动时佩戴在手上的手指灯等,让人啧啧称奇。更有意思的是志愿军战士用的炮弹灯。

  张守义今年73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理事,他一共收藏了千余盏古灯,这次来参展的是其中的250盏。20多年前,张老师正在为“中外古今文学作品”画插图,有一幅图要画延安黄土高原上窑洞里的灯,张老师从来没有见过那里的灯,就赶到延安,找到了那盏“革命灯”,张老师说:“当时我看到那盏灯时,有种很特别的感觉,觉得它有股生命力,让人看到希望,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从那时候起,张老师踏上了收藏古灯的路。

  每一盏灯的后面都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张守义说,在他的千余古灯中,他最喜欢的有两盏,一盏是石头灯,是新石器时代的,因为太罕见了,很难得的机缘让他得到了。另一盏是省油灯,是宋代的民间灯,体现了当时老百姓的智慧,非常朴实。(据《杭州日报》/严勤 周春燕 何佳 王妃 潘洪 赵海霞)

频道主页 浙江省情 浙江焦点网谈 新闻追踪 冰点调查 政府网群 浙江知名企业论坛 服务广场 连载 社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