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2月31日电 种种迹象表明,2002年底以大降价为号召力的杭州药市正在演变为一场风波,市民沉浸在一片叫好声中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负责任的媒体已提出了担忧———这种便宜是靠什么换来的,又能维持多久?“老百姓”开张的象征意义和推动意义
超低空飞行的药品价格是老百姓大药房最大的卖点,它的出现让杭州市民领教了何谓“低价药”。而杭州药界为应对这只“野狼”,或先发制人或后来居上:12月27日(“老百姓”开张前一天)四家连锁大药店164种常用品牌药零利率的硝烟还未散去,昨天(“老百姓”开张第三天)135家民营药店的500余种常用药价格又全线探底,而且声称比“老百姓”更便宜。在此之前,杭州市民还从未经历过如此密集、如此强劲的药价降价风暴,大实惠就这样来到了大家的面前。
确实是“老百姓”给我们带来了实惠。这场终于爆发的降价风潮更大的意义在于——证明了杭州药市确实还有降价的空间和可能性,更让一直以来蒙着神秘面纱的药品底价浮出水面。以此次大战中最受关注的21金维他为例,60片装每盒14.5元的全国最低批量价昭然若揭,曾经买过或今后还要购买该药的市民心里自然有了一杆秤。再比如,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大药厂产,2元)、盐酸环丙沙星胶囊(浙江新昌产,1.8元)和替硝唑片(广东彼迪产,4.8元)等药品价格还不到核定零售价的1/5,阿莫西林4.8元、白加黑感冒片7.3元、速效救心丸9.6元、达喜21元、丽珠得乐25.8元、泰诺8.5元、阿莫仙13.9元等等,让市民看到了以往从来看不到的底价,并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对平均降价45%的解读之一:从哪里开始降?
“老百姓”最得人心的地方,还在于树立了平均降价45%以后还有钱赚的企业形象;本地药店最被动的地方也在于为什么人家降了有钱赚,你降价为什么就是“放血”?药店到底凭什么降价、靠什么赚钱成为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
最近两年来,包括武林、华东在内的杭州多家药店至少有过三轮不大不小的降价行动,平均降价10%-15%这一幅度现在杭州每家药店都在执行,老总们认为这已经是底线。省市医药协会负责人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杭州药店的毛利率在25%左右(与国际同行毛利水平相当),目前赢利、保本、亏损的药品零售企业各占1/3,已经不存在大幅度降价的基础。
老百姓大药房就是在这样的杭州药市举起了大降价的大旗。但人们马上可以发现,所谓的“平均降价45%”是以核定零售价为起点,在杭州市场上,已经不存在再降45%的基础(大家已经让利10%-15%)。对已经享受了降价的杭州市民来说,45%成为一种数字游戏。但“老百姓”还是在成功的概念炒作中尝到了甜头,至少一下子就成为杭州最为知名的药店之一,成功入市。
还有人对降价的透明度提出了质疑,因为老百姓大药房内所有的价格标签只有现价,而没有原价。尽管其总经理刘湘岳认为市民完全可以自己比较孰平孰贵,但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不厌其烦地将4000多种药品价格一一比对,那么所谓平均降价45%有谁来监督,又从何体现?过度兴奋的市民到底得到多大的实惠还没有答案。
对平均降价45%的解读之二:哪些药在降价?
杭州药界的业内人士一直对平均降价45%的纯度心存疑虑,他们断定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让利空间。12月27日下午“老百姓”试营业时,药探们就纷纷出马刺探“军情”。所谓“内行看门道”,门口的祝贺条幅这个一般顾客忽略的细节被他们列为重点“侦察对象”。药探们最后发现,30余条祝贺条幅中,前来捧场的鲜有知名品牌企业,他们也因此得出结论,“老百姓”的供应商大多是非知名药厂。“老百姓”开张后,药探们统计认为,其品牌药和非品牌药的比例为4∶6,品牌药少于本地知名连锁企业。
众所周知,品牌药由于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以及完善的销售体系,让利空间较小;只有一些小厂的产品,在现金提货之后以很高的利差向品牌药发出冲击。比如,品牌药只能降价10%,非品牌药可以降价80%,两者平均之后,药店可以宣称“平均降价45%”。众多以大降价为卖点的药店,就是以平价甚至低于出厂价的品牌药品降价为基点,靠品牌的号召力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从而拉动占销售产品大多数的非品牌药品的市场。这也是业内目前对“老百姓”经营策略最普遍的理解。
杭州经济发达,市民对健康的关注度高,对药品的品牌认同度很高,“老百姓”在湖南、陕西等地打响价格战后掀起的“买药热”,在“杭儿风”刮过之后还能持续多久,还要观察。
在一片激战中,武林、海王星辰、英特等杭城四大药店164种常用品牌药降价39.4%,泰和、浙江益康、杭州正阳等135家民营药店500多种常用药的全线探底,其品牌纯度和可信度也较高,市场在混乱之后必然会作出正确的反应。但同样可以肯定地说,由于目前是零利率,这样的低价也不会保持长久,在充分以至过头的竞争过后,企业一定会回到正当利率的轨道上来。
药价虚高症结不在药店
药价虚高一直是市民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但药店称不是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药店作为药品零售领域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所能拿到的进货价是生产、流通各环节层层叠加之后的价格,杭州本地药店老总说,以目前杭州药店25%的毛利,已经不可能参与大幅度的价格战。如果把药店放到包括医院在内的药界市场中,它所占的份额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药店对整个药品市场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只是药店降价之后可以推动医院降价。目前杭州市的医院都实行药品联合招标、阳光采购,也已降价数次,但是否已经是最大限度的让利,还有待观察。比如一种原进价为80元、零售价为100元的药,经联合招标后进价下调至60元,但目前全国只有广东等少数地方以顺势作价的原则,留出20%的毛利后以70元的价格零售,而在绝大多数地方还做不到,招标后降为90元,招标后的利润空间如何合理地让利给病人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解决药品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将药价降下来,这场爆发在年末的药价大战如果能对这些环节有所震动,那便是功莫大焉。
(据《都市快报》/傅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