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8日电(记者 沈锡权 秦杰)据统计,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本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个人拥有的金融资源已经超过了政府所有。如何让这笔巨额民间资本从“休眠态”转为“市场态”,已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记者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采访时,许多代表纷纷提出,面对入世机遇,各地政府应该设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吸引外资同时更要进一步调动民间资金参与投资的积极性,设法鼓励、扶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让“休眠”的民间资金“醒”过来、活起来。
浙江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夏益昌代表说,仅浙江省民间资本的“盘子”已达5000亿元,其中有3500亿元滞留银行。现在一些地方是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一方面国家建设、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如何破解这对矛盾,已经成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夏益昌代表认为,目前,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投资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与体制差异,民营经济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应当打破部分行业的“隐性禁区”
、进入壁垒,在政策取向上,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其他领域,与外商一视同仁。
他说,应该完善民营投资进入体制与政策,推进基础领域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高科技领域开放,让民营投资主体发挥生力军作用,推进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改革开放,并且在国有资本退出领域应扩大开放,推进新型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开放,让民营投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
据代表们介绍,这种情况近年来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谢太俭代表介绍,广东省“十五”的重大项目的资金来源也将按市场规律、共担风险的原则组织利用民间资金。温州市长钱兴中代表说,近年来,温州民间资金投资取向频频向水利、风景开发、种业等原来的“禁地”转移。去年下半年国家初步放开种业经营权后,温州市种子公司在各县市发展了70多个代销网点,经营者全部是个体业主。
民间资金在温州旅游景点开发这块“禁地”上也活动频繁。如温州国家级风景区雁荡山就有4个景点由私人及私人合资开发而成。由于涉足者不多,其利润相当可观。如雁荡方洞便是由当地几位农民投资800多万元开发,目前,年客流量达30万人次。投资大、见效慢、低风险的水利开发,对温州民间资金的诱惑也很大,其“打造”的水电站在温州各县市方兴未艾。
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代表认为, “入世”之后,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的发展仍将依靠国内需求的增长,而增长的原动力将逐渐由政府转向民间。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就要转化这些金融资源,让其参加直接生产,这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政府必须从现在直接参加生产的角色转化到为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活动服务的角色,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营造“内”、“外”一致的投资环境。
为了吸引各地民间资金,湖州市提出以服务取胜的策略。在改革审批制度同时,湖州把工商、国税、地税、公安、土管等30多个部门在“审批办证服务中心”设立61个窗口,并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办件、承诺件、联办件、退回件、补办件和一般事项均采用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采用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采用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采用负责办理制、控制事项采用明确答复制。
深圳市委副书记庄礼祥代表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城市间综合竞争力比较主要体现为对资金、人才的持续吸引力。而在这方面,优惠政策的作用已经日趋弱化,重点是要着力创造一个法制优良、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投资环境,“留得住人才,引得来财富,就能赢得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