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5日电(新华社拉萨8月9日电 记者潘海平 罗布次仁)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系统考察研究表明,西藏高原集中了自然界种类最丰富的高山真菌,到目前已发现各类真菌1000多种,被誉为天然的“真菌质库”。
藏东南群峰叠嶂,沟谷纵横,高差悬殊,表现出立体气候和包括热带到极地的全部垂直自然带谱,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为不同品性的真菌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
每年6至8月是真菌繁殖生长的季节,不同海拔和不同林带真菌种类亦有差距。在海拔500至1100米之间的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簇生小管菌,多处可见到海南西沙有分布的环柄香菇,以及美洲热带有分布的褐微皮伞菌和非洲热带专门生于白蚁巢上的白蚁伞类真菌;海拔1100至2400米之间,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木林,有鸡油菌、金号角菌、喇叭菌、大锁银耳、鹅膏菌等形形色色的大型真菌;海拔2400至3200米,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夏秋季这一区域大白菇、窝柄黄菇、松乳菇、铆钉菇、丝膜菌等产量大资源丰富。尤其是那些形色多样的珊瑚菌和地星类真菌,可与海洋里的珊瑚、海星相媲美。
在这些众多的高山真菌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占50%以上。可食用且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已知415种。有人还把西藏林芝称作“灵芝的故乡”,现知野生灵芝达6种,其中赤灵芝、松杉灵芝是国内外当前广泛作为保健品的真菌。
西藏富集真菌资源,但是多年来,群众除采集松茸、羊肚菌、猴头菌、鸡油菌等极少数真菌自食外,绝大部分多年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种资源的商业性开发还是90年代初期开始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藏每年生产虫草5万公斤,采集松茸40万公斤,主要出口到日本、南韩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