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5日电(新华社拉萨10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罗布次仁 潘海平)大灾之年夺取丰收的西藏河谷农区,刚刚忙完秋收秋播,又抓紧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今年西藏各地提早安排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使以往此时开始进入农闲的西藏粮食主产区展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近日,记者来到拉萨河谷的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看到秋收后的田野上彩旗迎风招展,7400多名干部、农民和解放军官兵将这里的14000亩大地点缀得生机勃勃。他们修建水渠、清淤河床、平整土地,要把乃琼镇建设成“天成方、林成行、渠成网”的新型农区。
一条长达2.5公里的泄洪导流渠工地,2500名解放军官兵和县机关干部在这里展开了劳动竞赛。解放军以班、排、连为单位,争先恐后,挥汗如雨;机关干部在作业工地上则分别插着“县委办”、“民宗局”、“农牧局”等牌子,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和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合作,力气大的举锹,力气小的拉着栓在铁锹上的绳子帮力,将泥土从渠底锹向渠外。
县委书记李德海来回穿梭在工地上。他说:“今年,堆龙得庆县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部队和全县群众协同作战,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现在,我们又走到一起,为重建家园而奋斗。这是抗洪精神的最好体现!”
离开泄洪导流渠工地,记者跟随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和手扶拖拉机的轰鸣声,来到另一个灌溉渠和道路的建设工地。来自乃琼镇和全县各乡村的4600多农牧民背着糌粑、酥油茶来到这火热的工地。农民玉杰一家老小4人都来到了工地上,他说:“水利是支撑我们糌粑口袋的命根子,镇里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我们双手欢迎。”
据介绍,堆龙德庆县的农田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将是全县和全区的示范。建成后,乃琼镇将新增灌溉面积2500亩,新增粮食1870吨、油料13 吨,新增产值277万元,使项目区6个村1655户农户的7460人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2000元,比以前增加400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