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青田
省农行行长郑家祥一行深入滩坑电站库区考察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23日电 上个月刚从义乌发送14个集装箱的徐岳雄,近日又专程从青田县城赶赴广州,准备把十几个集装箱的小百货发往西班牙。

  温州青田县有近5万华侨长年从事国际贸易,其中像徐岳雄这样的农民“国际商人”有4万多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巴西等欧美国家和地区,年贸易额达30多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物美价廉的轻工产品极为丰富,而此时欧美等国际市场特别是东欧轻工产品紧缺。在国外的青田华侨看到了商机,率先做起了国际贸易,青田农民闻讯而动,纷纷涌出国门,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商人”。

  海口镇界阜村的金爱华,以前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大户。1994年,她只身来到南联盟,从温州、义乌、福建等地组织服装、小百货等货源发送到当地销售。她在潘切沃市的一家商场承包了300多个摊位,再转包给在当地做生意的中国华侨经营,还在义乌设立了进出口公司,做起外贸代理业务,平均年贸易额达600多万元。

  巨大的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田人,通过“亲帮亲、邻带邻”,更多的农民跨出国门,赶起了这股“淘金潮”。金爱华在8年时间内,就先后把她的亲朋好友共300多人带到南联盟,全部从事国际贸易,一年累计总贸易额近2亿元。

  据了解,从农民到“国际商人”的演变过程不尽相同。有的在国外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再从事国际贸易;有的则是在国内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看准商机,直接做起了跨国贸易;还有一部分人一跨出国门便跟着“大户 ”们干,依托大资本做小买卖。

  如今,这批由农民组成的“国际商人”各有各的商路,各显神通。像徐岳雄每年贸易额达9000多万元,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建立了1800平方米的大型仓库专门做批发生意,还开办了一家商场。他还与德国、荷兰等国的公司合作,把五金、玩具等商品引到西班牙。部分刚跨出国门的农民,由于缺少资本,就几个人联合起来共同做,他们一个月或几个月发一个集装箱。虽然他们从事的是小本经营,但一年也有十几万或几十万的收入。

  一部分在国外形成销售网络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国内,投资办起了企业,专门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外店内厂”的经营模式。(据《温州日报》/杨广 孙成岩)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