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国宾师:朱舜水
|
||
朱舜水先生:朱之瑜 (1600-1682) 字鲁屿,日本尊称为舜水先生,明县城城郊人。初从李契玄学,后寄籍松江,受业于朱永祜、张肯堂、吴钟峦等,精研六经,特通毛诗。弱冠后见国是非,绝意仕进。崇祯末两举征辟,均不就;清顺治元年(1644),南明福王朱由崧两次诏征授职,亦不受。清兵占领浙江后,王翊于四明山结寨抗清,奔走各地,联络义军援翊。顺治四年至十五年(1647-1658),四次东渡日本借兵,以图恢复明室,均未成。途中辗转安南、交趾(均今越南)等地,历尽艰险。期间,南明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多次诏征授职,俱力辞不受。顺治八年八月十四日,王翊不屈而死,之瑜闻知后于八月十五日设祭,终身废中秋赏月。 | ||
顺治十六年,受郑成功、张煌言邀,返国抗清,败后复流亡日本。常面向故乡泣血,背朝北方切齿。1665年,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为宾师,迎至水户讲学,德川光国欲为建新居,以"耻逆虏之末灭,痛祭祀之有阙,若丰屋而安居,非我志"4次力辞。1670年,日本初造学宫,绘画图纸,度量尺寸,亲临施工现场指导,事后撰《学宫图说》。又造古祭器簋、笾、豆、登等,率学生习释奠礼,改定仪注,详明礼节。1672年,德川光国设置彰考馆,由之瑜门生安积觉任主编,聘请之瑜指导编纂《大日本史》。1682年卒于日本,享年83岁,葬日本常陆久慈郡大田乡瑞龙山麓,依明朝仪式成坟,私谥文恭先生,德川光国辑《朱舜水文集》28卷,收之瑜在海外民撰文章和书札问答(国内今有中华书局版《朱舜水集》、华东师大版《朱氏舜水谈绮》行世)。留于日本遗物,今存水户彰考馆。 为学重实际效用和事功,反对"专在理学研究";强调知识应从生活实践中求得;重视史学,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则史近",与黄宗羲、顾炎武相似。其教育理论除一般儒者所谈"性"、"经世致用"外,具有爱国与睦邻相结合特点,强调国运兴衰与教育兴废相关,认为教育作用在于培养人才,改变社会风气,为国家持久繁荣昌盛创造条件。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和后来明治维新有很大影响。 清康熙十七年(1678),之瑜长孙毓仁知祖父海外健在,浮海至日本长崎寻觅,未见归,康熙二十五年复至日本哭祭。 |
||
今余姚龙泉山南坡有朱舜水先生故里碑亭。1982年5月,为纪念朱之瑜逝世300周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朱舜水纪念会于龙泉山西坡建朱舜水先生纪念碑,沙孟海书,碑北建舜水亭,周而复题额。
|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