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西瓜大王”闯南国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18日电 2002年春节前后,在广东省的陆丰、海丰,海南省的三亚、海口等地的西瓜地头,每天都有三四十辆大卡车,装上由浙江温岭农民种植的“玉麟”牌西瓜,运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宁波、温州、台州等大中城市。这香飘南国的西瓜,为节日的百姓增添了几分甜意。近日刚从广东种瓜返回故乡办事的“西瓜大王”彭友达说起西瓜丰产丰收之事,笑得合不拢嘴。

  “西瓜大王”彭友达,是温岭市箬横镇长山村党支部书记,曾荣获“温岭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彭友达今年41岁,原是黄岩长潭水库的移民。1989年他和村民们来到东海之滨的温岭市东部箬横镇盘马塘安家落户。经过两年的种植实践,彭友达发现盘马塘这一带的海塘地含钾量高,是种西瓜的好地方。1991年春天,彭友达从新疆农科院引进了8424西瓜良种,并结合当地土质和气候进行改良和培育,第一年他试种的3亩西瓜净收入就达5000多元。尝到甜头之后,彭友达鼓励村民们一起干,并手把手地传授栽培技术。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进行反季节西瓜栽培试验。由于当地的气候关系,他们种出来的反季节西瓜瓜瓤不红,品质不好,无人问津。

  反季节西瓜试种失败后,彭友达又动起了去气温高的广东省承包土地种西瓜的念头。1998年下半年,经熟人牵线,他在广东揭阳市揭西县农村承包了180多亩土地,随即带上35位温岭农民南下,其中有种瓜能手8个。西瓜种下去不久,长势良好。但长到第一朵雌花开的时候,出现了萎缩病,西瓜藤长到第12节就不长了,想尽办法,都无济于事,瓜农们有些丧气,一筹莫展。

  彭友达并不灰心。他请当地的技术人员来会诊,可也找不出症结所在。怎么办?彭友达想到回家乡寻找技术支持。他连根拔了4株西瓜藤,心急火燎地踏上飞往杭州的飞机,直奔省农科院。一位教授仔细检查后,也说西瓜藤没有什么毛病。倔强的彭友达还是不死心,他又回到了箬横镇老家,与当时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梁宝德、农业办公室主任王夏林、农科员柯夏生等人一道研究难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梁宝德分析,这种病有可能是由于当地温度高,沙土发烫,西瓜缺少水分造成的,要是在大棚上喷水,地面上浇水,也许能奏效。彭友达一听觉得有道理,当机立断,马上打电话遥控指挥,让在广东的瓜农尝试一下这个“土秘方”。5天以后,广东传来喜讯,说是西瓜藤又重新长出嫩芽,西瓜藤起死回生了。这一年,他们付了工资和小工钱后,每亩还净赚1100元,彭友达自己也分到两万多元。

  旗开得胜后,1999年下半年,彭友达带了40多位温岭农民,从广东的揭阳移师南下,来到广东的陆丰市,承包230多亩土地,并采用了股份合作制方式。陆丰市政府为了温岭瓜农的利益,专门派出联防队员巡逻。温岭瓜农们有了政府的保护伞,放开手脚大干起来。可上一年的问题解决了,西瓜苗却出现肥力不均的现象。彭友达根据自己的经验,也采取浇水的办法,将施得不均匀的肥料浇均匀了,结果这一年的效益很好,每亩净收入达3000多元,彭友达自己也收入8万多元。

  2000年下半年,彭友达一下子带了250多位温岭农民,分成5组,在陆丰市农村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彭友达这一组效益最好,每亩收入高达4000多元,彭友达自己净收入达16万元之多。

  2001年下半年,彭友达带领瓜农们更加“野心勃勃”,承包土地扩张到1万亩,1500多位温岭人和黄岩人浩浩荡荡挺进广东、海南和福建等3省。广东和海南的西瓜第一茬亩产超过1000多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此时的“西瓜大王”彭友达又动起了科学种植的脑筋,他为使西瓜品质不变,搞起了西瓜嫁接专利试验,还在广东进行熟地西瓜试种……

  好一个“西瓜大王”彭友达,好一帮温岭农民!在南国的阳光地带,他们用自己辛劳的汗水和智慧,闯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浙江日报/金宗炳 江连秋)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