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模范赵尔春

  1963年12月27日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4203部队的战士赵尔春和战友们到温州军分区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影片中,王成手持爆破筒,舍身冲向敌人的壮烈场面,深深地吸引着赵尔春,令他激动不已。突然从喇叭中传来火警警报“失火了!失火了!上岸街失火了!”赵尔春立即站起身,和战友们冲出电影院,朝火光通红的方向飞奔而去。只见上岸街失火处,熊熊火焰染红了半边天际,滚滚浓烟直上夜空。街接街、屋连屋的温州市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正面临着一场大火的严重威胁。

  从放映场到失火处将近2000米,赵尔春一边跑,一边解着钮扣,脱去棉衣。带头冲到了火灾现场,他毫不犹豫地扑向火海,去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

  凛洌的寒风助火为虐,强烈的火势已蔓延到了新码道小学礼堂。这座礼堂地势高,礼堂周围是一片密集的居民住宅和货物仓库。赵尔春从礼堂后门冲进火海,火光炙人,烟雾呛鼻,尘埃迷眼,但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礼堂里的物资搬出去。他来回奔跑着,一趟又一趟地把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
  
  突然,一股火焰从窗口扑进礼堂,向堆放在礼堂西北角的一大堆教具窜去,眼看着这一堆教具就要被大火吞没,赵尔春不顾危险,猛地扑向教具。正当他搬着一篓教具往外跑时,“嘭”地一声,房屋顶上塌下一堆砖瓦片,顿时,礼堂内充满尘烟,外面的人都为赵尔春捏一把汗。只见赵尔春满身泥灰,躬着身子,气喘吁吁地从礼堂内的烟雾里冲出来。他把抢救出来的教具放下,返身又想冲进礼堂。

  这时,火势越烧越烈,整个礼堂已是一片火海。在场救火的同志都叫喊着:“房子要塌了,大家不能再进去了!”可是,赵尔春心里只想着抢救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他又奋不顾身地冲进了礼堂,同志们在赵尔春这种英勇行为带动下,也都忘了自身的安危,一齐冲进礼堂内,继续抢搬物资,与烈火博斗。

  心情焦灼的人们,早已忘却了流逝的时间,不知何时,突然“哗啦—轰”一声巨响,尾随着“啊”的一声惨叫,房顶上又塌下来一堆砖瓦椽梁,赵尔春被压在下面。他的战友张德茂听到喊声,急忙与几个同志一起赶进去抢救。
当人们从砖瓦椽梁堆出中扒出赵尔春的身躯时,他已生命垂危。闻迅赶到的医务工作者眼含热泪,进行了现场抢救。

  就在赵尔春当即被救护车送进了解放军第十七医院,入院时,他已经陷入深度昏迷之中。党和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进行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这位年仅22岁的海军战士,终于在1964年1月3日凌晨2时停止呼吸。

  赵尔春是临安县紫水乡中塘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4岁那年,母亲不幸病故,赵尔春含泪离开了学校,干起了家务和农活,3年后,才得以复学,进入潜川初中附设高小班读书。由于他思想表现好,学习刻苦,被评为“三好学生”。1959年3月的一天,学校附近的紫水溪发大水,赵尔春勇敢地跳进洪水中抢救当地供销社堆放在河边的药材,表现出勇于保卫国家财产的优良品质。

  1959年9月,赵尔春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更快地成长起来。他在海军部队先干雷达修理,后调为载波兵,最后当了电话守机员,几次调动,几次改行,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干一行爱一行。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只要心是红的, 不管到哪里,都有我的战斗岗位。”在部队,赵尔春刻苦学习,既能吃苦又很能干,事事处处总是先为集体和他人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受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是一位过硬的“五好战士”。

  赵尔春牺牲后,国防部追认他为“爱民模范”,并把他生前所在班命名为“赵尔春班”。1971年,中共临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永远纪念赵尔春这位人民的好儿子,在烈士的家乡紫溪河畔建立一座“赵尔春烈士纪念碑”及烈士的全身塑像,家乡的人民还在赵尔春的母校——紫水乡中学内建造了烈士纪念馆。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