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8 19:02:10
来源:杭州市钱塘区新湾街道办事处

驻村艺术家赋能,厚植乡村文化沃土

字体: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新湾街道吹起了阵阵“艺术风”,当乡村邂逅艺术,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新湾街道共和村的民间艺术小站吸引了数十名面塑爱好者前来学习。驻村文艺家将非遗技艺引入田野乡间,为艺术乡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思路。

  2023年底,作为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钱塘区首批非遗面塑代表传承人、新湾街道文联委员的黄小明,以驻村文艺家的新身份走进新湾街道共和村,从艺术乡建与非遗传承的双重视角,为这座村落注入了新鲜的文化气息。

  通过走村入户、线上征集、口口相传等多形式,黄小明深入挖掘共和村及周边村社的面塑爱好者,牵头组建了一支12人的面塑爱好者队伍,常态化开展非遗面塑技艺培训。该队伍呈现规模增长快、队伍年轻化等特点,成员年龄集中在16至40周岁之间,既有本土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也有扎根本土的新农人,还有爱好美术的教师群体。

  2023年11月、2024年9月,由杭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邵毅霞带队钱塘区文联,先后两次探访黄小明面塑工作室,提出针对性、个性化的乡村非遗文化传承、融合时代新元素的建议。同时,邀请海外留学生走进共和村,用国际化视角感受非遗魅力,巧借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介,持续拓展驻村艺术家传播力、影响力。

  共和村位于新湾街道东南部,紧靠钱塘江南沙大堤,东依梅林湾农场,梅林湾、塘新线和梅林大道穿村而过,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与恬静谈然的创作环境,给予了黄小明与面塑爱好者们无限的创作灵感。2023年,共和村经深入摸排、实地调研,发现面塑作品受众群体广泛,随即成立了共和村民间面塑制作文艺小站,形成一处集展示、教学、创作、分享于一体的活动阵地。并以此为核心阵地,链接东恩私宴、共富草莓园、共和村牌坊等周边阵地资源,构建“非遗传承+沙地美食+研学旅游”共和村特色文化矩阵,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持久动力。

  文化甘霖浸润乡村末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驻村以来,黄小明坚持常态化开展面塑培训课程,平均1-2周开展一次技艺培训或分享交流会。他摒弃传统以PPT授课宣讲等填鸭式沟通方式,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切实提升村民的积极性。从基础造型教学到角色创作再到文化故事的讲解,目前已累计开展了21次面塑培训活动,指导、教学面塑爱好者队伍已制作了卡通哪吒、柿柿如意福袋蛇、醒狮等诸多作品。

  “师带徒”传承老手艺,拓宽非遗传承新路径。部分共和村面塑制作队伍的成员已将面塑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其中不乏辖区小学、幼儿园教师,其借助周边村社暑期春泥班、校园美育课堂,潜移默化中将非遗面塑技艺根植于青少年儿童心中,在非遗文化传播推广中实现技艺与教育的双向赋能。课程之外,黄小明亦计划推出面塑文创产品,目前已进入包装设计阶段,未来有望走进市集、展会乃至线上平台,为艺术乡建打开“艺术变现”的可持续通道。(裘凯利/文 杭州市钱塘区新湾街道办事处/供图)

【责任编辑:韩冰玉】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