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浙江舟山朱家尖海岸,一架带有多波束探测系统的两栖无人机引发关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科技攻关团队利用该无人机对目标区域的潮间带海缆位置进行快速定位。
潮间带——这片每日经历两次被海水淹没与裸露的特殊地带,因其环境极端复杂,被称为海缆运维“禁区”。据统计,我国海缆总长度已超2000公里,承担着我国多个重要岛屿的电力供应重任。然而,传统运维模式长期受制于无可靠探测手段,在水深不足3米区域船舶无法通行,人工巡检需等待每月仅数天的低潮窗口期,且泥沙覆盖导致声呐探测效果不佳。
2025年三月份以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积极开展潮间带海缆探测的技术升级工作和无人化工作,将航空磁探技术应用于潮间带海缆定位。通过无人机搭载高灵敏度磁力仪,捕捉通电海缆的磁场信号差异,结合“声-光-磁”多模信息融合算法,可穿透浅滩泥沙层,实时显示电缆方位并规划探测路径。实测显示,传统需数天的作业缩短至数小时,覆盖效率大幅度提升。
据介绍,本次探测工作利用两栖无人机搭载多波束探测设备的创新手段,该无人机具备一键自主巡航、智能避障、远程控制等功能,可有效降低人工作业风险和保障设备安全,可实时扫描海缆路径、埋深及周边地形。单次巡检时间大大缩减,实现了潮间带海缆运维的突破性进展,为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潮间带海缆运维的技术革新,不仅是电力行业的突破,更是海洋能源开发的关键一步。随着接下来国内首艘海缆专业探测无人艇“探海”的交付使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将深度融合无人机、无人艇与多模态技术,以“智慧+”模式重塑海缆运维体系,为海上风电、跨海电网等国家战略工程筑牢安全基石。(张慈烽 何旭涛 徐蓓蓓/文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