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23日电(岳德亮、王鸿宇)余杭,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圣地;稻城,蓝色星球上的一片净土。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恰如稻城亚丁的洁白月光……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杭州余杭区和四川稻城县两地政协连续第三年举办世界读书日联谊活动,以书香传递友谊,以读书促进交流。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石”遇余杭 “玉”见稻城》。在活动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从一块距今23万年的石斧开始,解读“东亚最早石器工场”稻城皮洛遗址的文明密码。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则以良渚遗址发现的玉琮为媒,展现五千年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两地政协委员共同朗诵诗歌《石器与玉琮的对话——皮洛与良渚的时空交响》,并进行了图书分享。
稻城县政协委员何浩表示,“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加深了彼此认识,也感受到了两地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全国政协积极倡导‘书香政协’建设,我们不仅要以书会友,也要把从书中汲取的智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余杭、稻城两地发展和对口支援工作贡献力量。”余杭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沈昱说。
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稻城县,是余杭区的对口支援地区。自2021年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关系以来,余杭区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44个。
两地政协委员连续三年“以书会友”,仅是余杭、稻城以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缩影。同时,两地不断丰富交流活动形式。仅去年一年,余杭区、稻城县就通过夏令营等活动,组织205名藏族同胞到东部学习、考察、交流,有效促进了杭甘两地、汉藏两族的互知互识;越来越多的杭州人响应号召,走上川西高原。比如发挥老党员党性强、水平高的优势,余杭区创新开展银龄党员“音乐党课”活动,组织老党员送课进藏、送课到乡,与藏族同胞一起唱红歌、围炉话家常。
“世界读书日联谊活动将进一步引导双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良好局面。”稻城县委常委、副县长,余杭区驻稻城县工作队负责人姜万博表示,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两地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扎根在了高原之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