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18 14:19:26
来源: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

中国移动安全管家,筑牢家庭安全防线

字体:

  近日,杭州发生一起假冒“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信诈骗案,引起广泛关注。75岁的徐某(化名)被骗198万元。骗子利用老年人对扣费及征信影响的担忧,以“指导关闭服务”为由,诱使徐某下载远程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窃取其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之后,通过“验资”“刷流水”等借口诱导徐某转账或借款,最终资金被悉数转移。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危害个人隐私与权益,更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诈骗手段、骚扰电话以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新挑战,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号召,充分发挥通信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创新优势,推出“中国移动安全管家”产品。该产品覆盖上网安全、设备安全、家庭联动、通信安全和区域守护五大场景,提供防诈骗、防沉迷、防骚扰、防走失四重防护,全方位守护用户的通话与上网环境,为万千家庭构建坚实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电诈骚扰,精准狙击。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电诈犯罪人数同比上升53.9%。从“快递理赔”诈骗到虚假中奖陷阱,从冒充“使馆通知”到伪造“包裹扣留”信息,这些精心编织的骗局不仅扰乱日常生活,更暗藏信息泄露与财产损失风险。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移动安全管家推出通信守护功能。基于海量网络安全情报数据和先进的智能识别技术,能够实时分析来电号码特征、短信内容风险以及链接安全性,实现可疑来电与诈骗信息的精准识别与即时拦截。

  绿色上网,智能管控。数字化时代,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年龄愈发提前,其使用频率和时长也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上升至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长至97.3%。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对心理健康、学习效率和社交能力的危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保障未成年人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有效规避其潜在危害,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中国移动安全管家推出上网守护功能,为青少年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安全防护体系。支持家长精准控制上网时长,实现学习与娱乐的科学平衡;依托丰富的不良信息样本库,做好网络信息的过滤,监测不良网络侵害,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解决家长监管难题,让青少年在安全有序的数字环境中享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银龄守护,科技筑防。国家反诈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3月,全国50岁以上老年人遭遇诈骗案件同比激增35%。在数字化背景下,不法分子常利用老年群体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健康焦虑及情感需求等弱点,精心设计“养老理财”“保健品推销”“冒充亲友”等骗局,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中国移动安全管家聚焦银龄群体特殊需求,推出亲情防诈阻断功能。这一功能允许用户便捷地将家人的手机号码加入到防护名单中,实现全天候的关爱与保护。当老人接听风险来电时,子女可插播语音预警,引导其挂断诈骗电话。此外,面对持续骚扰时,子女可以远程请求临时停机服务,迅速阻止任何可能的诈骗活动。这不仅让老年群体享受数字化便利时更安心,也让子女能以科技为桥,传递贴心守护。(何颖 曹可晨/文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张灵】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