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景区,沉浸式领略非遗文化与湿地风光的独特魅力;走进麦家村,特色农耕文化扑面而来;漫步池湾村,人们在千亩农业采摘园里享受采摘之乐……
眼下,在党建引领下,沿着银杏天鹅湖、西千亩荡、东千亩荡以及南官荡北荡,以胜丰村为核心将周边的上睦、栖真、池湾、麦家四村和麟湖社区串联起来,一条独具韵味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精彩呈现,吸引着长三角地区的游客前来打卡。
菱珑湾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要带着兄弟村一起富,资源共享、组团出圈、抱团致富,才叫好。”胜丰村书记范治新说。
“大胜丰”群雁齐飞,离不开党建引领的推动力。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深入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以胜丰村为核心联动周边四村一社区,打造一条“环荡共富强村示范带”,实现从“资源分散”到“抱团共富”的机制创新,释放出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
胜丰村与周边四村抱团成立强村公司。
凸显个性,村庄发展别具看点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如今“大胜丰”的成员,各有特色。
每逢节日假期,胜丰村游人如织。“谁能想到,过去河浜里污水直流呢?”胜丰村老党员凌永福说,借助“千万工程”的东风,胜丰村两委班子带着村民一道,腾退485户养猪户和500多台喷水织机,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创建3A级景区村庄。
生态筑基扮靓美丽乡村底色。
借力而上,村村旧貌换新颜。来到与胜丰村一河之隔的麦家村,放眼望去,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村里打造的稻田艺术、文化堤岸等特色景观,提升了麦家村的辨识度,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环境美了,要让村民富起来。胜丰村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组建“菱”里连心、屋园艺等4个共富工坊,引导村民种植阳光玫瑰、蓝莓等高效益农产品,帮助300余名村民就业。村党委牵头成立产业致富联合体,与真真老老等本地企业建立农企合作社,打造200余亩的稻鳖共生种养基地,花卉、南湖菱等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农产品年产值达3000万元,促进户均增收6000余元。
“菱”里连心共富工坊产品集中售卖。
花开香引蝶自来。如今,放眼“大胜丰”这条“环荡共富强村示范带”,蓝莓共富园、胜丰农场、南湖菱种繁育基地等一批优质农业项目落地,共同构筑起春天里最美的拼图。
文化活村,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在推进“环荡共富强村示范带”建设中,油车港镇既注重胜丰村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又鼓励每个村挖掘各自的文化特色,向文旅融合激发新的发展潜力。
胜丰从藉藉无名的小村,后通过深化“菱距离·画共富”党建品牌,打造农民画、糖糕版雕刻技艺、造船技艺等三张非遗“金名片”,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2024年吸引游客超过20万,助村集体增收超300万元。担任文艺村长的农民画家缪惠新,会时常到各村传授绘画要领,让农民画成为环荡五村的标配文化元素。
农民画爱好者在湖边写生。
栖真村内,傍水而建的老街见证着历史的更迭与延续。麟湖社区通过社区党委“搭台”、农民“出摊”、群众“赶集”的方式,把农产品送到小区居民“家门口”。
串珠成链,抱团出圈。3月,涵盖“四荡五村一社区”的“春日骑行路线图”对外发布,将各村特色美食、美景串联在一起,打造“可停留、可体验、可复购”的深度旅游场景。新的旅游范式,正改写秀洲乡村旅游格局。
麟湖水上森林公园。
科创强村,畅通“大胜丰”发展脉络
在秀洲蓝城现代渔业科技园内,一尾尾鲈鱼欢快地在统一规划的圆形养殖池游荡。“这里养出的鲈鱼肉质鲜美、口感极佳,深受客商青睐。”公司负责人介绍。
秀洲蓝城现代渔业科技园。
这座投资1.2亿元的渔业科技园,是油车港镇“环荡五村”抱团发展升级版的生动成果。去年,由15个村包括“环荡五村”在内共同成立的秀洲本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参与的渔业项目采用“政府引导+科研院所+村企共建”共富模式,将带动每村年增收12万元。
推动科研转化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让传统“土特产”升级为高端产业链。“我们和北理工长三院开展党建联建,选派青年教师驻村担任‘科技村长’,定期举办‘技术门诊日’,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农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范治新说,“我们还与省农科院展开深度合作,建设南湖菱良种繁育基地,实现亩产提纯南湖菱菱种800斤。”
推动科研“才富”转为产业“财富”,在“胜丰农场”“麟湖小筑”等创新创业平台,如今正活跃着40余名农创客、文创达人,通过链接专家资源,为新农人等提供技术支持,激活了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地油车港镇。
从环境治理的“全域协同”到文旅产业的“场景创新”,再到科研赋能的“利益共享”,“大胜丰”以片区组团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一村一湖”“五村伴湖”到“片区联湖”,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钟淑婷/文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人民政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