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向涛头立 浙江杭州钱塘区以“文化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从发展大会看钱塘文化强区建设路径
2025年4月10日,“潮钱塘·向未来”钱塘区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大创小镇国际创博中心召开。这场以“创新、融合、活力、开放”为主基调的盛会,不仅发布了《勇立潮头 勇担使命 奋力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还启动了首批“产业园区文化共同体”、海外达人孵化计划等重磅项目,更通过一场涵盖战略发布、签约授牌、主题演讲的立体化议程,向外界展现了钱塘区以文化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雄心。
以会为媒:解码钱塘文化创新的“四梁八柱”
随着《方案》在大会上的正式发布,“5733”工作体系瞬间成为焦点——围绕“思想铸魂先锋区”“文化创新活力区”“精神富有引领区”“文产融合示范区”“开放文化集聚区”五大战略目标,实施七大重点工程,推进三项改革创新,构建三大保障机制。这份长达万字的蓝图,既是钱塘区对中央“文化强国”战略的本土化落实,亦凸显了其依托高校资源、产业优势、青年特质打造文化高地的独特路径。
近年来,钱塘以“文化矩阵”思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1家文化驿站、19家城市书房、47家农村文化礼堂、58个社区文化家园、124个图书通借通还服务点织就“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钱塘轮滑中心、金沙湖大剧院、钱塘文体中心等地标性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头蓬老街、临江知青园等历史点位来华丽蜕变,钱塘书房、钱塘非遗馆等文化空间处处开花……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盛宴。而“产业园区文化共同体”的创新实践,更是将文化供给从“普惠式覆盖”转向“精准化滴灌”。大会上,铭扬数字文化产业园、白蓝地文创园、钱塘芯谷产业园等首批授牌的10家园区文化空间,将通过定制化文化IP植入,为企业园区注入文化动能,实现精神文明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如何更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除了需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基层文化阵地,更需要文化能人的持续滋养。
在河庄街道江东村,乡村和“漫画”的火花正不断迸发。“乡村里,一样可以画漫画”,去年夏天,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何剑伟带着画板走进江东村文化礼堂,用“漫画肖像”打开了江东村民的“农文旅第一课”,也开启了他和江东村的“双向奔赴”之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漫画资源流向江东村,“漫画”“IP”这些村民眼中的新词,也悄然融入江东村的文化肌理,成为热议的“高频词”。
这是活跃在钱塘大地上的文化特派员的生动写照。目前钱塘共有7位文化特派员,他们穿梭于乡野田间,把文化注入基层,与群众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滩涂地”到“文化高地”,钱塘正以“敢为天下先”的弄潮精神,重塑城市文化肌理,驱动产业裂变、激活发展动能,书写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精神与物质共富的壮美画卷。
破局立新:从“四大工程”透视钱塘文化突围之道
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思想铸魂、文脉焕新、产文共兴、国际传播四大工程,钱塘区构建起了传统与现代交融、本土与世界对话的发展新格局。
在思想领域,钱塘首创“红潮思政”工程,将高校25万师生转化为理论传播的“种子选手”,通过“百支宣讲团、千名宣讲员”进基层,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车间厂房、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原创短视频《马克思在钱塘》全网播放量破亿,正是这一创新实践的生动注脚。在文脉传承上,钱塘以“数字技术+文化创意”激活千年围垦精神,头蓬老街的修缮、南沙大堤的活化利用,让历史记忆在虚拟与现实中交相辉映。非遗技艺通过区块链认证实现数字化重生,40个非遗项目的评定与10处非遗工坊的落地,彰显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蓬勃生机。
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则是钱塘突围的另一把密钥。作为全省文化产业营收增速最快的区域,钱塘抢抓微短剧产业风口,构建“政策护航+版权保护+产业孵化”生态体系,推动王的手创、问童子等本土企业走向世界。大会期间签约的剧变时代、拉风传媒等项目,进一步补强产业链短板。更具前瞻性的是,钱塘率先探索“文化数据资产确权交易”机制,筹建全国首个网文网游网剧出海基地,以制度创新打破产业边界。文旅领域同样亮点纷呈,工业旅游48小时线路升级为全域旅游新范式,“潮游钱塘”云平台上线推动智慧化服务升级,博物馆资源与旅游点位的串联让文物“活”起来、游客“留”下来。
未来已来:锚定“三个坐标”绘就文化强区新图景
未来,钱塘锚定理论武装高地、文旅融合标杆、文明互鉴窗口三大坐标,擘画文化强区新图景。在理论武装上,实施“铸魂溯源走心”三大行动,建设全国领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创新“青年说”“主播讲”等传播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润Z世代心田。文旅融合领域,以金沙湖演艺综合体、大湾区湿地公园为支点,打造“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位一体的体验场景,“工业旅游48小时”线路将串联智造工厂、非遗工坊、美丽乡村,构建全域旅游新范式。文明互鉴方面,深化“浙江有礼·礼善钱塘”品牌,通过文化特派员制度、“艺术乡建”工程推动文明实践向产业园区、美丽乡村延伸,依托留学生资源打造“钱塘洋学生”IP,让“钱塘智造”“钱塘美学”走向世界舞台。
从钱塘江畔的千年围垦,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浪潮,钱塘人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立潮头。这场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既是总结过往的里程碑,更是开启未来的宣言书。正如钱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金承涛所言:“文化不仅是城市的灵魂,更是发展的引擎。我们要让钱塘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文化芬芳,让每一个奋斗者在这里找到精神家园。”文化之潮,正激荡钱塘;未来之门,已悄然开启。(祝鑫燃/文 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