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采茶忙,眼下正值茶叶采摘的黄金时节。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剑光茶业有限公司黄沙腰镇生态茶叶基地内,几位茶农手持一款小巧的采茶“神器”穿梭于茶行间,只见刀片轻快拂过茶梢,芽枝瞬间分离,负压吸管迅速将芽叶吸入腰间集叶袋。不一会功夫,一行茶树便被采收完毕。
这片占地500余亩的茶园,其中的200余亩春茶,今年首次启用这款名为“小茗”的采茶机。对于和茶叶打了多年交道的基地负责人吕新根而言,这场“指尖革命”来得正是时候。“春茶采收就是和时间赛跑,可采摘高峰期不仅招工难,用工也贵。”他当场算了一笔账:往年春茶季,基地最多时需雇200多名采茶工,光是人工成本就超20万元,还常因招工延误错过最佳采摘期。而今,8台“小茗”齐上阵,一小时能采16到20公斤,一台机器效率抵得上5名熟练工,清明前后“手工茶”的高效采摘难题迎刃而解。
据了解,“小茗”采茶机是由绍兴春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研发,首创运用梳叶分区切割和原位立姿输送的茶叶采收技术,给机器装上“梳子”和“刀鞘”,采摘时芽叶通过梳理后进入切割通道,幼芽在鞘壳的保护下不易被损伤,大幅提升采收鲜叶的匀整度,不仅保证了茶叶产量,而且缩短了机采后的间隔期,使茶树在采摘后迅速恢复生长。经实际测试,“小茗”采茶机能将鲜叶破损率控制在5%以内,有效保证茶叶的匀整度和产量。
“传统的采茶机多采用往复切割的方式采收鲜叶,不仅容易产生碎叶断片,直接影响茶叶品相和售价,还会损伤茶树幼芽,‘小茗’采茶机能完美避开这些‘雷点’。”在茶青分拣车间,新采的鲜叶被倒入筛网,吕新根随手捏起一撮茶青进行展示——芽叶完整舒展,几乎不见碎片。新设备让吕新根底气更足,他说,自今年三月使用仿人工采茶机以来,基地采摘的芽叶匀整度均高于90%。
遂昌作为“中国名茶之乡”,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超13.92万亩、一产产值超15亿元,茶产业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遂昌县剑光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叶基地的机械化探索,不仅破解了春茶集中采收期“用工贵、用工荒”的产业痼疾,更为当地茶叶种植户们送去了发展信心。眼下,周边乡镇已有不少农技干部和茶叶种植户前来基地“学艺”,这场始于指尖的“机械革命”,正在加速遂昌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黄绮贤 程雪君/文 遂昌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