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面包的香气漫过城杨村的青石板路,漂流工地的夯机声唤醒沉睡的亭溪;“AI情绪盲盒”“农田疗愈体验”等创新业态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岐美风物”土特产正通过村里的直播间走进千家万户……阳春三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青山绿水间,一场由“乡村CEO”引领的振兴试验正在书写和美乡村的共富新篇。
鄞州区的“乡村运营革命”,始于一场打破常规的“选才实验”。2024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创新“政府搭台、政策扶持、比武选才”乡村“CEO”引入机制,引进5位农村职业经理人,成立5支运营团队,分别在鄞州区的瞻岐镇岐下洋村、咸祥镇芦浦村、东吴镇童一村、东钱湖镇城杨村和姜山镇走马塘村等5个村试点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以资源盘活、业态重构、品牌重塑为路径,探索“输血”变“造血”,“试点”到“范式”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首批试点村并非“撒胡椒面”式全覆盖,而是经过“自荐申报—专家评估—实地考察”三轮筛选,从鄞州区201个行政村中优选出5个“潜力股”。这些村庄不仅具备优质资源禀赋,更拥有强有力的村班子保障,为后续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在人才选拔上,鄞州举办乡村“CEO”招募路演,以“懂市场、善运营、有技术、能管理、爱农村”五星标准,吸引50余支团队竞逐。最终脱颖而出的5支队伍,既有深耕农文旅、研学的跨界人才,也有自媒体、电商领域的新锐力量。通过“集体相亲会+比武选才”模式,鄞州构建“市场化选聘+本土化培育”矩阵,以赛马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运营成效与收益直接挂钩,干得好能分红,干出彩有舞台。”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建立“运营补助+绩效奖励+收益分成”阶梯激励机制,对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百万元的经理人给予重奖,真正让“实干者得实惠”。
随着乡村“CEO”们的陆续驻村,一场场沉睡资源激活的“魔法秀”唤醒了美丽经济的“一池春水”。运营团队系统梳理闲置资源,相继引进咖啡、面包、小吃等20余个乡村业态,引进研学营地、漂流、“日咖夜酒”、古道“森林秘境”等4个项目,吸引资金超4000万元。同时引导企业、民间资本等参与乡村经营,破局资源变现。
产业链提级则成为关键一跃,以瞻岐镇岐下洋村为例,打造“新宁波人友好村庄”,通过品牌运营使农产品附加值提升52.5%。而在东钱湖镇城杨村,漂流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带来15万游客和3000万直接营收,为村带来40个就业岗位和1500万间接营收。
“政府既要当好‘娘家人’,也要做好‘店小二’。”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鄞州区的探索并非“单兵突进”,而是构建起全方位支持体系,通过智库赋能、政策赋能、服务赋能“三维联动”,推动乡村运营从“试点”升级为“范式”。该区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成立专家工作站,聘请3位专业导师,通过运营跟踪指导、“一村一策”运营建议等形式,共同推动鄞州乡村运营和人才培育,为全面开展乡村运营提供智力支撑;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运营补助和人才奖励,整合9项人才计划形成“强磁场”;成立“五朵金花”运“鄞”联盟,提供资源对接、项目审批、人才安居等“一站式”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首批5位“乡村CEO”已招引各类乡村业态20余个、乡村产业项目4个,吸引投资资金超4000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超百人。城杨村、童一村等成为“网红村”,吸引乡贤、青年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的良性循环。
“这不是简单的‘外来的和尚念经’,而是让专业团队带着市场思维‘嫁接’乡土资源。”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引导不越位,市场运作不包办,村民参与不掉队,三者合力破解了“资源分散、人才短缺、产业薄弱”三大难题。
如今,鄞州正将这一“共富方程式”推向更多村庄。预计未来三年,该区计划培育百名乡村职业经理人,打造十个示范性运营村,让“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同频共振,书写共同富裕的鄞州答卷。(王薇/文 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