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孩子都重要”,这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泰顺明德实验学校(下文简称明德)的办学理念。近年来,这所位于浙南边陲的山区民办校,通过深化家校协同机制、创新个性化培养路径等方法,将这一办学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在教学实践、课程设计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山区教育创新的一盏明灯。
明德的办学理念。泰顺明德实验学校供图
理念扎根:强调“每个孩子都重要”
走进明德的大门,向操场走去,便能看见操场边的墙壁上有一句大大的标语:“每个孩子都重要”。这是明德的办学理念,也是这所山区民办校闯出特色发展之路的“密码”。
2016年,校长林成亩毅然辞去了温州的公职,回到泰顺创办了明德。“从建校伊始,我们就将这一办学理念贯穿在学校中,在学校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受。”林成亩说。
打造前走廊、后阳台的宿舍楼,让学生的每一间寝室都能照到太阳;建设长8.5米、宽10米的教室,让学生学习的场所尽可能的广阔;设计超标准1.5倍的超宽走廊,让学生在课间可以自由舒展身体……校园各项设计远超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明德学生宿舍。泰顺明德实验学校供图
此外,明德在每年的7或8月都会举办全体教师的教学与价值体系培训,不断强调学校的办学理念,并让这一理念落到老师的教学实践和行动中。
实践破题:双向奔赴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
3月一个周末的清晨,泰顺的云雾尚未散尽,明德初中部副校长刘绍华早早便起了床,今天他要到学生家家访。虽加入明德这个团队仅两年多的时间,但他已成为了学生家里的“熟客”。
泰顺县地广人稀,许多学生家庭散落在山间村落。“班上住得最远的孩子,距离学校车程就有一个多小时。”刘绍华介绍道,远至60多公里外的泰顺彭溪,高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泰顺翁山,都是老师们的所到之处。
家访文化是明德创校以来的恒定传统,也是对“每个孩子都重要”办学理念的实践。据悉,在新生入学前,老师会到每位学生家里了解其家庭、学习、身体等情况。此后的每一年里,老师也会利用寒暑假与周末,对每位学生进行走访,强化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明德老师赴学生家中家访。泰顺明德实验学校供图
在数字化教育迅猛发展的当下,明德为何仍坚持“云端沟通不替代面对面交流”?
“这些带着露水与体温的教育观察,才是‘因材施教’最珍贵的原始数据。”林成亩说,只有深入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个性、情感需求与学习状态,进而提供更为精准和贴心的教育引导。
而家访带来的改变也远超预期。明德初中部的一位同学曾是令老师头大的孩子,总是扰乱课堂记录、生活中也格外强势。班主任老师在家访中发现,这个爱在课堂上捣乱的女孩,父母离异,平时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学校中的表现其实是因为缺爱。“现在我们总会多多鼓励、肯定她,让她感受到更多的爱。”班主任说,如今这位同学已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也越发自信了起来。
“之前的一个暑假,学校就组织了每班一个家访小分队,5天的家访行驶历程达6600公里,这是从泰顺到北京两个来回的距离。”明德常务副校长陈建杰表示,一场家访,正在让家与校实现双向奔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赋能。
综合施策: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吃完晚饭,四(5)班的黄雨轩(化名)兴奋地跑进班主任陈老师的办公室,他直直奔向办公室角落的狗笼,笼子里养的是他心心念念的茶杯狗。“我很想养一只茶杯狗,但是妈妈总担心我养了小狗会影响成绩。”雨轩说。但在班主任陈老师看来,雨轩十分有责任心,能同时做好学习和照顾宠物两件事,于是便和雨轩妈妈进行了沟通,让她将茶杯狗送来学校,看看雨轩是否能兼顾学习与养宠物。
雨轩果然如陈老师想得那样负责。课间,他会仔细给茶杯狗喂食倒水;课堂上,他更加认真,老师提问时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经过两周的“考验”,雨轩成功取得妈妈的信任,最终将茶杯狗带回了家。
在明德,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宠物”,老师们将其称之为“家庭实验室”。“孩子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在这样的经历里,他们会通过亲身照料与观察,学会负责、耐心与生命的敬畏。”明德小学部校长陈丽艳认为,“有些责任,正在浇灌出意想不到的花朵。”
如“家庭实验室”一般特立独行的举措,在明德还有许多。在“唯分数论”仍盛行的当下,明德正以“要成绩更要成长”为育人准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成为更好的自己:
打造科学大讲坛,开设舞蹈、书法等各样拓展课程,尊重和肯定孩子的个性差异,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并因材施教;
通过“至善学子”系列评优活动,覆盖学业、品德、习惯等多元维度,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
明德开展“至善学子”系列评优活动。泰顺明德实验学校供图
如今,明德的种种做法让孩子成绩、成长双丰收。2024年该校第一届学生参加中考,就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所有学科和总分均名列全县之首,普高上线率超98%……进步最大的孩子,中考名次与入校时相比,进步了3157名,一跃从全县后10%成为前10%。(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