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3月31日电 “三月春光好,榧林绿意浓。”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的古香榧树林里,新芽萌动,给这片古老树林添了生机。今年春忙,榧农们迎来新任务:为每株古香榧树录入质量追溯体系“数字身份证”,标注“品质密码”。这个融合政府监管、企业管理与消费体验的溯源工程,正推动着传统香榧产业转型升级。
从“自然生长”迈向“千年传承”
“老树结香榧,味醇韵悠长。”赵家镇东溪村的宣鑫灿,一家三代都是榧农,如今他的儿女也投身香榧产业。在赵家镇,这样世代以香榧为生的农户有很多。
宣鑫灿常穿梭在自家古香榧树林,细心查看树木生长。赵家镇留存着3.7万余株古香榧树,千年以上的约2700株。树基部的环形疤痕,是先辈嫁接的印记。
宣鑫灿查看古香榧树的情况。新华网发 张灵杰 摄
诸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海潮说:“先人手植良种,代代接续传承。”诸暨拥有会稽山古香榧群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资源,百年以上古树有4.2万株,占全国古香榧树总量60%。截至2024年末,诸暨香榧种植面积达13.8万亩,盛产林7万亩,是“中国香榧之都”。
在赵家镇,传承、共生、保护已融入当地人骨子里。2006年,村规民约禁止砍伐古香榧树,还定期请专家为树“诊断”。2020年启动“千年古树香榧保护计划”。2024年创立古树香榧品牌,同年与其他乡镇签订《古树香榧联合保护协议》,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2025年,赵家镇联合相关单位打造古树香榧质量追溯体系。赵家镇党委书记俞燕表示:“珍稀古榧是瑰宝,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百姓受益,保护传承才能长久。”
从“凭经验”转向“定规范”
赵家镇香榧品质出众,董海潮认为“良种为基,标准为翼”。古树香榧追溯体系借数字化、品牌化、标准化,挖掘古香榧树优势,帮其摆脱同质化竞争,塑造高端品牌,让“地道香榧源自会稽山脉”被更多人知晓。
工作人员扫描古树溯源码,古树信息即刻呈现。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之江标准化智库)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应珊婷介绍,平台给产品赋唯一防伪序列号,实现防伪验证与异常扫码监控,二维码有多重防伪功能,关联原料产地和加工点,构建“一物一码一链”溯源保护机制。通过质量等级与标准认证,实施品牌标识授权管控,市场监管部门与赵家镇构建品牌保护闭环。
工作人员扫描古树溯源码查看情况。新华网发 张灵杰 摄
诸暨市香榧博物馆馆长徐铁平说:“标准化不是磨灭特色,而是让传统工艺精华更精准展现。”近期发布的《枫桥香榧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对古树香榧种植、采收、加工全链条量化标准,由多家单位联合起草。
“标准化是增收密码。”俞燕算了笔生态账:认证后的古树香榧实现超50万斤青果的高质量流转,增收300余万元。“这些认证产品通过我们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地的品牌专柜进入高端市场。”
从“卖原料”拓展至“全链延伸”
农产品要产得好,更要卖得好。
离香榧采摘季还有段时间,老何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线已忙碌起来。冷榨车间里,青果仁经超临界CO₂萃取变成琥珀色精油;自动化生产线上,榧仁太妃糖历经多道工序,被装入印有“赵家古树香榧”标识的精美包装。
老何公司总经理何金灿高兴地说:“今年深加工让每粒榧子附加值提升35%,2024年开发新产品,销售额比2023年同期增长800多万,显示出赵家古树香榧的市场潜力。”
赵家古树香榧礼盒。新华网发 张灵杰 摄
诸暨市有50余家香榧加工企业,2024年全市香榧干果产量超6500吨,行业综合产值超13亿元。这得益于质量追溯体系,应珊婷表示,它让古树香榧品质直观呈现,消费者扫码可查详细信息,通过多重标准加持,提升产品溢价与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链延伸催生新业态。宣鑫灿经营的“榧畔居”民宿融入香榧元素,游客能体验古法炒制,享受榧木精油香薰,每年增收50万。俞燕感慨:“从农产品到文旅IP,从‘凭经验’到标准化,我们努力把自然馈赠转化为共富动能。”
微风中,连片香榧林舒展新叶,林下套种的樱桃、茶叶等蓬勃生长,生态循环农业前景广阔,香榧产业正迈向新征程。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采写:汪菁璐
设计:战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