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3月27日电 杭州滨江,这座位于钱塘江南岸的城区,是一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地方,也是归国留学人员实现梦想的摇篮。作为国家级高新区,这里汇聚青春、智慧与力量,凭借思想引领、品牌赋能、全球织网等多元举措,源源不断地激发着海归创业的新动能。
思想引领,点燃海归报国热情
2017年,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号召,许鹤松随创始团队回国,在钱塘区创立宇称电子。“开拓国内市场重要,但我更想把技术播撒在祖国土地,结出自己培育的‘果实’,这是多数海归的心愿。”许鹤松回忆初心时目光坚定。
宇称电子是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首批孵化企业。许鹤松团队瞄准医疗技术前沿,以“填补技术空白、实现国产替代”为目标,在艰难中探寻机遇。许鹤松介绍:“第一个项目成功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化。”在公司助力下,客户实现高端分子影像PET/CT国产化,推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升级。2021年,公司与合作客户搭建SiPM+ASIC车载激光雷达方案,如今已成行业主流架构;2025年,升级推出2/4/8通道激光雷达专用ASIC芯片,时间数字转换器精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良好科研生态和庞大市场需求,是产品迭代和响应市场诉求的强劲‘引擎’,对研发人员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许鹤松感慨。企业持续突破,离不开高新区创新生态的滋养。
近年来,当地党委统战部聚焦思想引领,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举办“庆祝二十大踔厉向未来”书画展、“硅谷天堂・同心大讲堂”专题授课等理论学习活动,在归国留学人员中营造崇学尚学氛围。许鹤松表示:“思想引领中感悟初心,技术攻关里践行使命,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品牌赋能,搭建海归创业舞台
在“硅谷天堂・同心荟”统战阵地,创业分享活动热闹非凡。这里是开放性交流平台,归国留学创业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专家汇聚,碰撞思维火花,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春节前夕,高新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涵带队前往杭州市富阳区,开展“海归浙里・走进名企名院”系列活动。他们走进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浙工大银湖创新创业研究院,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了解科研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联动关系。
在“硅谷天堂・同心荟”推动下,此类参观学习活动已成常态。近年来,当地党委统战部深化建设“之江同心・海归浙里”核心品牌,构建“1+2+N”工作矩阵;打造“科创+”品牌,组织走进科研院所、高校和园区企业,推进产学研精准对接,为归国留学人员在创新创业项目推荐、交流合作平台搭建等方面提供支持;深化“海归+”品牌,发挥欧美同学会作用,提供海归新侨人才交流、技术分享、专业讲学等特色服务,以丰富活动增进团结,画出留学报国最大同心圆。
当地党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海归新侨活动100余场,服务近2600人次。聚焦归国留学人员关心的企业发展痛点,搭建优质平台,精准服务归国留学人员。”
全球织网,助力海归筑梦远航
归国留学人员是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推动科技与文化交流、国际理解与友好合作。
高新区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浙江中南控股集团总裁吴伟对发挥桥梁作用有深刻见解。他主张从擅长领域扎根,拓展本土化运营能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吴伟认为,国际化最大挑战是人才,“能力、意愿和忠诚度缺一不可”。今年3月18日,中南集团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校企合作共育国际化人才新篇章。“通晓不同语言、熟悉两地文化的人才,是本土化战略的‘桥梁’。”吴伟说。
这种人才培育理念与当地海外网络布局共振。当地党委统战部组织36家海外华文媒体参观杭州奥体中心、“交个朋友”直播间等地,与归国留学人员就亚运文化、跨境电商等主题交流,分享创业故事和文化出海案例。
当地发挥28家海外侨团联络处及海外同乡会作用,依托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境外投资企业等资源,挖掘培育4家企业新设海外联络处,扩大海外联络网络布局。
近年来,当地借助“文化出海”“直播电商出海”契机,挖掘网易、中南卡通、电魂网络等统战新力量,探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路径。延伸海外触角,整合“人才、资本和全球产业链”,为归国留学人员赋能,提升创业、就业能级,织密统战海外工作网络,促进海归人才要素回流。
在钱塘区,归国留学人员的创业故事持续书写,他们在创新热土追逐梦想、绽放光彩,共同描绘海归创业宏伟蓝图。(汪菁璐 俞以婷 李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