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19 19:13:36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浙江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大会在台州举行

字体:

  为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内科医学发展,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促进行业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浙江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大会于近日在浙江台州临海市举行。

  本次大会由浙江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主办,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医疗领域的院士专家、临床骨干及政策研究者齐聚一堂,围绕学科交叉创新思维、临床实践诊疗规范、转化医学前沿突破及多学科联合诊治进展等内容展开深度探讨,为提升区域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科研是内科医学革新临床诊疗范式的核心引擎。会议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剑旗以我国反隐身雷达研发历程为引,提出科研方法论对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借鉴意义,“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突破惯性思维桎梏、实现成果转化增值”,这三大原则在医疗技术攻关中同样适用。医疗领域需建立需求牵引研发、临床验证技术、市场反哺创新的闭环生态,引发了与会者对医学工程转化路径新的审视。

  面对慢性病负担加重与医疗资源集约化需求,政策创新与技术创新正在形成合力。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调研员王少君从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医疗费用支出现状、医保管理政策协同、内科分组调整方案与医保付费制度等诸多角度,对本省医保政策进行了解读,他表示,“通过公开医保资金池数据、建立结余留用激励机制,引导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医疗’,明晰资金可用尺度。”

  在疾病诊治前沿领域,与会专家带来了系列突破性进展。

  针对致死率高达50%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研究所所长赵明辉分享了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的最新诊治进展,并介绍了肽酶(IdeS)、补体C5的单克隆抗体、短肽三项革新性疗法,为这类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肿瘤治疗在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一过程对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浙江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会长、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何强在会上分享了CKD患者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肾功能管理。他强调临床管理中需通过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肌酐清除率(CrCl)等指标全面评估患者肾功能,并据此调整抗肿瘤药物剂量或选择肾毒性较低的替代方案。他表示,通过合理的药物剂量调整、肾功能监测和多学科合作,可以有效降低肾损伤的风险,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在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将有望为CKD患者的肿瘤治疗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慢性肝病。”浙江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厉有名在分享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中提到,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代谢相关疾病防治成为公共卫生重点。他指出,“减重是最关键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饮食、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等治疗手段。此外,多学科合作会诊、生物干预和普及防治知识也至关重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黄晓颖就如何做好临床研究展开主题发言,阐述了临床研究的必要性与方法论,她指出:“对于我们这些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生来说,‘idea’很重要。这个‘idea’是由四个关键因素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构成的,分别是创新理念(idea)、合理设计(design)、研究者和受试者训练(education)和团队坚持(aspiration)。”

  在病例讨论环节,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浙江省台州医院肾病科等多家医疗机构代表,就“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胰腺炎”与“儿童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两个复杂临床案例展开了系统化研讨。与会代表通过标准化临床思维框架,围绕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建设、危急重症救治路径优化、新型治疗技术转化应用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度对话,着力构建具有循证医学支撑的临床决策支持体系。

  据悉,此次大会聚焦行业新理念和热点话题,通过组织专题报告、病例讨论、学术沙龙的形式,推动浙江省内科医学的专业技能提升。(汪菁璐 张子彦/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张灵】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