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跟随“警花”穿梭在会场间,热情洋溢又机警地执行安保巡检任务;展区c位正演示着来自杭州“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如何手随心动……2月18日,杭州市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会场内外,人工智能元素随处可见,仿佛让人置身未来世界。
这场未来感十足的大会,展现着余杭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实力和活力。2025年,在“浙江经济第一区”桂冠的荣耀与压力下,经济大区如何再攀高峰,继续勇挑大梁?这场大会上,余杭以放眼全球、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开启了未来发展的全新征程。
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让更多科技“小龙”加速涌现
这次大会,余杭区推出新一轮产业政策体系——《余杭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新政将深化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业兴盛、梯度培育、要素保障等五大战略,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在人才引领方面,余杭区将加快释放顶尖人才群体引领产业革新、带动行业进步的创新势能。在创新驱动方面,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对高能级研发攻关项目、未来产业新赛道企业项目等,分档予以研发补助。
为促进产业兴盛,余杭将每年安排最高5000万元“算力券”资金,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购买算力服务;每年发放最高5000万元“模型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应用成本。
余杭还要加快形成龙头引领、中坚强大、活力充沛的企业梯队,将支持楼宇(总部)经济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继续支持创新创业。此外,还将进行人才服务、公共服务、空间与金融等多领域的要素保障,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让企业在新中心的热土上没有后顾之忧地奋发前行。
当天进行的重大签约,也与新政一脉相承。余杭通过“人才新伙伴”代表、“创新成果转化”、“YU建未来”、“金融聚力余杭”四场签约,加速汇聚人才、创新、金融等黄金要素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签约中,10个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创新项目落地未来科技城,项目来自人工智能、未来医疗、脑机智能、量子信息等各个前沿领域,将以科技创新之力引领产业跃迁。
“老故事”“新故事”层出不穷
企业盛赞余杭营商环境
“当发现我们办公空间紧张时,把计划预留的政府用房给我们优先使用。”灵伴科技董事长祝铭明表示。
灵伴科技所在的梦想小镇,于十年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当时,小镇提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口号,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让梦想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句口号,已经成为余杭区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并逐渐辐射至杭州市、浙江省,成为政府服务企业的共识。余杭在全省率先打造“一中心一平台”,用线下一站式服务、线上一体化回应的方式,照顾企业、人才在余杭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5年,思看科技怀揣着打造“3D数字化全球领军品牌”的愿景,在余杭播下第一粒创新的种子,十年后,思看科技于2025年1月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3D扫描第一股。
大会期间,余杭为60余家企业分别授予高质量发展杰出贡献奖、数字经济突出贡献企业、创新策源优秀成果奖等荣誉。阿里巴巴、菜鸟、vivo、中电海康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汇聚,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及北航等一批科研重器与高校加速创新策源,一大批“新老面孔”上台亮相,构成了余杭区活力迸发的中流砥柱。
每年以“高质量发展”重磅开局
余杭要攀峰一个怎样的未来
事实上,余杭区每年开年都要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去年,更是接连召开三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孕育磅礴的未来创新动能。
据盘点,余杭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数、省实验室总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等科技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从目标来看,今年余杭区“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登顶浙江第一;从具象来看,余杭要打造的高质量发展图景,首先剑指未来产业,积极抢占人工智能新风口。
此次大会上,余杭区启动“未来攀峰”行动,培育“1+3+X”未来产业体系,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底座,加快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三大前沿风口,以及X个前沿领域。
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直言,企业能有今天的发展,要特别感谢余杭的前瞻性眼光。
大会上,“青才引领”教科人一体贯通行动启动,余杭将围绕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生命周期,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青年人才创业陪跑体系,推广人才基金、补转投、普惠性股权激励等科创金融服务,吸引集聚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未来的余杭,也是放眼全球、面向国际的。此次大会也同步启动“余商出海”行动,要继续护航企业竞速出海,让经济贸易的“跨国” 藤蔓深根全球。
做强科技创新动力源、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未来已来,余杭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拥抱未来,朝着“攀高峰、向未来”的目标奋进。(徐颖 谭琴/文 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