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舞剧《西施》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开演,为观众献上一份“精神大餐”。这部由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鸿艺文化,与浙江绍兴诸暨文旅集团共同出品、舞蹈家杨丽萍担任艺术总指导,作家、编剧冯双白担任文学顾问的舞剧,自2024年首演以来,已在杭州、上海、长沙、武汉、广州、珠海、深圳、南京等近20个城市巡演近60场,更是走出国门,受邀前往韩国多场艺术节演出,并斩获最佳剧目奖,总制作人谢琼获最佳制作人奖,《西施》女主获最佳女主角奖。
这部频频出圈、广受好评的舞剧,到底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
多名艺术家倾力合作,深挖西施内涵
舞剧《西施》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为原型,讲述了她从浣纱女成长为助力越王勾践复国的传奇人生。剧中通过六大篇章、90分钟的精彩演绎,展现了西施与郑旦以身许国的感人故事。从西施赴吴前的严苛训练,到越王为复国所采取的种种措施,舞剧《西施》以倒叙的形式娓娓道来,将西施心怀天下的女性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深入挖掘西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力求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立体、鲜活的西施形象。主创团队在西施故里——诸暨深入实地考察,探索和深挖西施的传奇故事及精神内涵。此外,该剧还邀请了有市场热度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舞蹈家加盟演出,守正创新,力求用时尚感让年轻人看懂西施。
舞剧《西施》是杨丽萍艺术指导下的又一新作。对于舞剧《西施》,杨丽萍曾表示:“舞剧《西施》从年轻人的角度,完成了对经典IP的全新解读,很有新意,也很有想法。”
舞段编排独到,东方雅韵十足
对于一部好的舞剧而言,其舞段的编排和演绎是其灵魂所在。为此,舞剧《西施》在舞蹈编排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舞剧《西施》注重东方极简美学的表达,摒除了传统、刻板的形式“美”,将东方雅韵与现代极简相结合。每个舞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并融合了众多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响屐舞”。舞者脚蹬木屐、裙缀小铃,在木板舞台上翩翩起舞,木屐与木板碰撞的回声与铃铛声交织成欢快的交响曲,完美再现了传说中的吴越宫廷舞。
在舞剧《西施》中,还能找到许多中华传统武术的踪影。教习嬷嬷的独舞将弹跳与武功技巧相结合,刚柔并济。越国士兵的船拳舞,灵感来自江南的非遗项目船拳。过去渔民在船头练拳,不同于陆地习武,既要顾及狭小有限的空间,又要适应风浪颠簸的环境,所以形成了动作紧凑、躲闪灵活等特点。
舞美、服装大胆新潮,大显东方美学韵味
舞剧的舞美设计同样将东方极简美学发挥到极致。舞剧《西施》大胆突破常规,创新舞台新形式,整个舞台布景采用纸雕质感,通过几块布景的大开大合完成场景转换,再配以留白的灯光和虚实相生的多媒体技术,为观众营造出极具想象力的舞台空间。
舞剧《西施》的服装设计和造型设计则分别由阳东霖和贾雷分别担任,他们曾担任过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服装造型设计,此次两人在舞剧《西施》中再度联手,希望打造一个游走于时尚与古典间的新国风的概念。舞剧《西施》的服装制式是根据春秋时间古越服饰特色进行意象化提炼的,服饰用色更是选自中国传统色,比如,响屐舞中浓烈的胭脂和朱红色、郑旦身上的石青色,灵感都来自国画,彰显出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
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刻诠释女性力量
舞剧《西施》的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以现代的视角重新诠释了经典IP,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西施形象。同时,舞剧也传递出女性成长与蜕变的正能量,展现了女性心怀天下的大气情怀,为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西施的美丽、智慧和担当,已经从传说凝结成了一种精神与文化,也成为西施的故乡——诸暨当地人民心中的情怀。舞剧《西施》出品人、总制作人谢琼表示:“西施是中国人文的金字招牌,西施是一种女性力量,是我们女性的榜样,因为这部作品,让我感悟到了西施心怀天下的大气情怀,这是一场探索女性成长与蜕变的绽放之旅。”
诸暨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是舞剧《西施》继长沙、上海、广州等地巡演后的又一重要演出。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璀璨明珠,国家大剧院以其开放的姿态和国际化的视野,为这部舞剧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相信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西施》将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再次绽放光彩,为北京的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鲁新/文 诸暨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