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律师资源大市,这支队伍知人情冷暖、解矛盾纠纷,对感知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也尤为直观。不断拉近律师队伍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提供专业优质、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是杭州“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杭州加快推进“律师进社区(村)”工作,将其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加强制度建设 提供服务有底气
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服务职能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2024年,市司法局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律师进社区(村)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和创新“律师进社区(村)”工作,加强“律师进社区(村)”工作的考评和服务保障。各地紧跟步伐,积极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制度,如富阳、萧山、临安、淳安等区、县(市)司法局分别出台关于律师补贴的相关规定及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丰富服务方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统筹服务资源 打造优质服务团
有了制度保障,人员配置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各地纷纷协调指导律师事务所选拔业务能力强、熟悉基层社情民风、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的律师承担社区(村)法律服务工作。
萧山区以党建引领,搭建律师团队服务平台。一个镇街的社区(村)法律顾问指派一个独立党支部或一个联合支部的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形成服务团队,确保服务不缺。
余杭区以优管优服,织密“1+3+N”服务网络,拓展“基本+增值”服务内容。2024年,全区搭建起以23家一、二类驿站,208家三类驿站为支撑的涉企法治服务体系,运行以来已提供各类服务10.9万余件。
西湖区以资源下沉,确保优质服务普惠共享。精心遴选30名青年律师,充实社区(村)法律顾问队伍,服务全区207个社区(村),保障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普惠共享。
丰富服务方式 增强群众获得感
各地充分发挥律师在社区(村)依法治理、法治培训、行政合法性审查、普法宣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法治资源来丰富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
拱墅区入驻直播间拍摄普法短剧,社区律师化身长庆空中慕课直播间“常驻主持”,将视听传媒有效运用于网络普法,受益人数已超20余万。
淳安县深挖潜能,以数字赋能乡村法律服务,将“村级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指尖服务、“进村入居”现场服务、“咨询热线”电话服务与“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相结合,织就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一张网”。
富阳区抓准社区(村)法律顾问“服务经济”,重点开展村级合同清理专项行动,为社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
完善绩效考核 保障服务提质效
为提升“律师进社区(村)”工作的质效,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服务标准,建立健全以“投入成本、产出质量、效益效果”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
临平区推动村社法律顾问“顾而有效”,梳理坐班咨询、合同审查、纠纷化解等11项基础履职清单内容,明确频次指标、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
滨江区修订“律师进社区”工作考评细则,从满意度评价、法律服务台账、法律服务内容、遵章守纪情况及加分项目五方面对社区律师进行绩效考评,促进“律师进社区”常态化开展。(2025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