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又到周五,又是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王凤兰尚法工作室”例行的免费服务日。
以“王凤兰”命名的这个工作室在周边颇有名气。这不,10月31日,已经有法律咨询需求的周边居民来到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提前准备咨询材料。
王凤兰的社会身份有很多,她是美政花苑的居民、浙江大学(老杭大87届法律系)毕业生、浙江中铭律师事务所律师、杭州市尚法中心调解员。但是在这么多重身份中,王凤兰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最喜欢的还是“人民调解员”这个称呼。正是因为这份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她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这件事,不知不觉到2024年已做满22年。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纠纷解决方式之一,因其便捷、免费等优势,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美政桥社区书记高俊说,有了“王凤兰尚法工作室”,王凤兰以她多年积累的法律经验和调解智慧为周边居民服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社区问题。
“人民调解”
就是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在众多影视剧中,律师的形象往往是穿着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衫,脚踩着擦得锃亮的皮鞋,以严肃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让记者意外的是,在美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初次见到王凤兰时,她穿着一件红色碎花短袖,脚蹬一双白色运动鞋,背着书包,亲切如亲朋好友。“做调解,就是要和大家零距离,不要把自己端着。”王凤兰说。
不过,王凤兰还是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美政花苑居民方娟说,“一、她从不化妆,单涂一个芭比粉色的口红,不过她‘hold得住’(意即驾驭得住),特别精神;二、场面话她不会说,她讲的是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再难的法律术语从她嘴巴里说出来都通俗易懂。”
方娟和王凤兰的结识源于一次求助。四年前,方娟的手机号被他人拿去借贷了,“律师函发到我手机上,一下子就把我打蒙了,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很慌乱。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王凤兰律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她打了电话。”半小时后,王凤兰回复了方娟:“借贷不是用你的名字借的,不要理会他们短信即可。”就这样一句话,打消了方娟的顾虑,“王律师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住在美政花苑45幢,1999年回迁到这里。2006年,司法局推行‘律师进社区’工作,我是第一批进社区做调解工作的。说实话,我在别处也买了房子,但我始终没有搬走。我离不开美政花苑,也离不开南星街道。因为这里在我心里就是我的‘家’,居民们也是我的‘家人’,他们来找我,我觉得自己被需要,自己能帮到‘家人’很快乐。有人说我傻,干嘛不用这样的时间去打官司赚钱,而要做免费的人民调解员。其实,为‘家人’做事是算不清楚钱的,就像快乐的来源也不一定用钱买得到一样。”
王凤兰说到这里,美政桥社区副主任周可佳补充道,“王凤兰在我心里就像姐姐一样。调解时她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高手。每次我们遇到居民矛盾调解不下去的时候,王姐却能很快找到突破点。比如我们小区的赵奶奶,五个子女没有一人要来赡养老妈。王姐就有办法让五个子女到齐,把赡养费怎么出、老人房子怎么分、谁来照顾、怎么照顾、在法律上他们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罗列得清清楚楚,从利于结果的导向去推进,说的还都是大白话。最后,老人和子女们都接受了调解方案。”
除了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哪些还是一名合格的调解员必须具备的要素呢?王凤兰想了想,认真地说:“首先必须要热情,心甘情愿地去做调解。其次就是要有爱心,对他人有同理心。第三要专业强,比如居民们关心的民间借贷、婚姻、继承等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要熟稔于心。调解员自己要精通法律知识,才能转化成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都听得进去的话。”
“我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群众主动学法、自觉用法,当好群众的‘和事佬’,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王凤兰说。
就是把自己的房产证抵押了,
也要推进社区的电梯加装
美政桥社区书记高俊介绍说,社区是一个老小区,很多房子都是七层楼,因此电梯加装是涉及社区全体居民的一件大事情。截至2024年10月,美政花苑小区累计加装电梯39台,且目前还有1台正在施工中,2台在洽谈中。
“我们这项工作的推进,离不开王凤兰的带头支持。”高俊特别提到。
记者查询了资料,发现美政桥社区是南星街道加装电梯最早的社区,而社区最早的1台电梯就是2018年装在王凤兰住的45幢楼。
记者找到了了解当时内情的45幢楼居民黄幼兰。黄幼兰说,根据政策要求,电梯使用人需要从整幢楼改为个人时,当时业主大会十多户人开会,现场没有人愿意接手,是王凤兰主动站了出来。“她说,就是把自己的房产证抵押了,也要推进社区的加装电梯工作。”黄幼兰回忆说,最后王凤兰自己出了钱,又找了几名居民支持,大家凑了钱把相关手续办了。也是从那以后,社区里加装电梯的楼房越来越多。
“我们大家都相信她!”黄幼兰说,后来政府给予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补贴一共有20万元。经过协商,10万元平分给居民,另外10万元作为维修费备用,由王凤兰保管。
“这些钱放在我这里,大家放心,我不会动这些钱。”王凤兰说,到现在为止,这10万元维修费用过两次,一次是顶楼的大棚损坏需要维修,另一次是电梯的显示屏破碎要俢,“我把费用明细打印下来张贴在电梯里,有疑问的直接在群里找我,我都会给他们一一解释”。
“居民们有一句话让我很暖心,他们总是和我说‘有你真好’。”说到这里,王凤兰的眼睛亮晶晶的。
抛开工作身份,王凤兰在家庭中也是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现在,她和老伴、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每天六点起床,洗衣服烧早饭搞卫生,做好后又切换成工作状态。女儿女婿在城区有房,但还是愿意和王凤兰住在一起,“因为女儿女婿要吃什么,我都能满足他们”。
也因为被王凤兰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王凤兰尚法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已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参与调解案件400多起,包括邻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物业纠纷、遗产继承纠纷等等,调解成功率99%,协议履行率100%。
采访最后,王凤兰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她说:“我61岁了,现在很多比我年长的居民有时候也会和我探讨法律问题,他们也会毛骄傲(意即很骄傲)地说,‘王姐,这条法律我也是懂的。’”通过王凤兰的点滴努力,社区居民对法律的认知不断提升,不再是对法律“畏而远之”,而是很自然地将法融入了生活。(张姝、何烨、王一舟/文 2024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