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14 09:25:32
来源:浙江日报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浙江获奖数全国第一

字体:

  原标题: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绍兴颁奖,浙江获奖数全国第一 兰亭折桂,厚积薄发

  浙江在中国书法界的最高奖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0月13日,绍兴市兰亭书法博物馆广场群贤毕至。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者依次上台接受荣誉,纷纷发表获奖感言。

  在全国参评作者较上届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本届浙江获奖及入选人数共8名,其中获奖数居全国第一。亮眼成绩如何取得,又带来什么启示?

  理论的含金量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

  本届兰亭奖共评出书法创作方向金奖1名、银奖5名、铜奖6名,入选43名;理论研究方向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2名,入选9名。

  浙江方面,薛龙春获理论研究方向金奖,何来胜获书法创作方向银奖,方波获理论研究方向银奖,陈伟获书法创作方向铜奖,李茂江、金弋、娄东昇、刘磊为入选作者。

  相较于“显而易见”的书法作品,书法理论研究相对晦涩、专业,公众讨论热度不高。实际上,理论不仅来自实践,并且可以指导实践,重要性不言而喻。

  细数自古以来的书法大家,不仅创作风格独具一格,还兼具严谨细致的创作理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及《容台集》中,通过对比的方式论述古今书法的用笔、用墨、章法等,其倡导的“南北宗论”成为之后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奖项需要凭出版著作参选。一部治学严谨、功底比较扎实,且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往往需要作者经年累月的钻研。历届以来,不乏学界泰斗参评。上届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金奖空缺之后,中青年学者薛龙春凭借《二王以外: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拔得本届“头筹”,实属不易。

  该书夹叙夹议,细节丰富,揭示了碑学的形成、旨趣、逻辑、手法与实现路径,对于碑学理论的难以自洽之处也颇有发明,对于当代艺术环境下重新思考书法具有促进作用。知名艺术史学者石守谦评价:该书挖掘书法史内在脉络的深入思考发人所未发,有独见之明,对于当下清代碑学和古代书法艺术史的研究,颇具耳目一新的启发作用。

  “书法是活着的艺术。研究者需要了解历史,更应关注当代的发展。

  书法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回到书法本身,回应这一‘文化产品’是如何生成的。”在薛龙春看来,当今的书法理论研究趋向艺术史研究;书家和研究者之间的界限也并非泾渭分明。“研究者的书法创作能力是鉴赏能力的体现;对于创作者而言,扩大阅读面、丰富学识才能真正理解古代书法的形式和象征意味。”

  文字的重要性

  本次浙江参评情况,整体反映了全省书法界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风貌。

  相较河南、江苏等省份,浙江在省级书协成员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共有214名作者提交书法作品参评,20名作者提交理论著作参评,参选数也位居全国第一。

  面对“参选数全国第一”“获奖数全国第一”这样的优异表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涤非认为“喜悦过后要直面遗憾”。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前不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参评情况,评委会普遍认为“当前书法创作保持稳步发展态势”,但“书家仍需持续提升创造性转化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结合浙江实际,何涤非坦言,事实的确如此,“尤其是书家人文素养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浙江有的参评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不俗,却因文字方面有瑕疵,遗憾未能获奖或入选。”

  他举例,在省内筛选送评作品时曾发现,有的书家为了行文版式美观,誊抄文章时随意换行;有的书家混用、错用了“发”字的不同繁体“發”和“髪”。

  浙江省书协一贯重视书法人才培育,先后启动“百家计划”等项目,深入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定期研修活动,特邀省内外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点评与加工。包括本届兰亭奖书法创作方向银奖获得者何来胜在内的全省大部分获奖及入选者,都曾参与研修活动。

  同日,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在兰亭书法博物馆开幕。现场,何来胜参评的三幅隶书作品,遒劲沉稳,雍容大气,分别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杜甫《春日忆李白》和一幅自撰联。

  何来胜学书40多年,从事书法相关工作30多年,资历深厚。此次参选,他却笑说“不算从容,十分难忘”。原来,为求精益求精,何来胜在省书协组织的专家指导下,花费足足半年时间,反复创作几十遍才递交了作品。

  “隶书中有很多碑别字,即碑刻上出现的异体字或错别字。它们既展现了历史的痕迹、文化的变迁,也给书法作品创作带来挑战。”何来胜介绍,仅为了规范用字,就花了好长时间,“如果没有专家的帮助,能不能获奖很难说。”

  创新的生命力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浙江群星璀璨的书法史上,吴昌硕、马一浮、潘天寿、沙孟海等大家,无一不是以植根传统的创新实践引领全国书坛,从而奠定浙江书坛的“江湖地位”。

  而今,全国书坛百花齐放。浙江如何走在前列?关键就在于创新。

  但,“书法创新”近年来曾被曲解、误读,乃至滥用。早前,有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以立法形式规范汉字使用”,教育部在公开回复中指出,丑书、变体书等各种各样的拙劣字体广泛流行,尤其在互联网空间大行其道,不仅影响了规范汉字书写意识,同时还严重干扰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前不久,孙晓云点评:第八届兰亭奖的获奖与入选作品更重视传统继承、自然书写,过度形式制作明显减少,风格选择更趋多元。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认为,这恰恰体现出当今中国书坛“植根传统,鼓励创新”的态度,并与浙江书坛一贯以来提倡的“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书法人才培育目标不谋而合。

  下一步,浙江将尤其着重“向内”培育文化学养、“向外”鼓励创新实践,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培养与精品创作”工程五年规划,坚持实施“名家计划”“新峰计划”等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名家和中青年骨干,推动精品创作。

  据悉,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面向公众开展,展出本届兰亭奖165件书法创作方向获奖、入选作品,55件理论研究方向获奖、入选作品。展期持续至12月12日。(记者 严粒粒 林婧 干婧)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