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吕昂
在杭州临平河西埭村的塘栖古镇景区里,坐落着一家皮影戏馆。夜晚,戏馆座无虚席,上演的《大战红孩儿》《运河守清》等各类皮影剧目深受观众们喜爱。当地村民表示,自从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村里的戏台更大了,文艺活动更多了,文化味也更浓了。
9月13日,工作人员身着传统服饰在塘栖古镇的广济桥上参加古风主题巡游。组图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徐昱 摄
在杭州临平,一位位文化“大咖”深入乡村,奏响乡土文化的“音符”,谱写出悠扬、绚丽的文化组曲。
乡村文化“挖掘者”
河西埭村是全国文明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村里最大的特色“卫家班皮影戏”历经千年传承,在2008年被列为杭州市非遗保护项目。艺术载体有了,但在运营模式、文旅联动等方面河西埭村仍亟待创新。
今年5月,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年轻专家陈屹泛以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的身份走进河西埭村。“皮影戏想要留住观众,就要结合新时代、新故事来提升它的艺术吸引力。”陈屹泛说。
在查找大量书籍、资料,并对河西埭村及成都、四川等地进行深入调研后,他的“皮影戏改造计划”逐渐明晰:围绕大运河文化、浙派传统故事、浙江人文历史创作3到4部剧,以皮影戏的方式演绎浙江故事,并同步开发剧目专属IP的文创产品和“非遗+农文旅产”研学共富游线。8月,陈屹泛带队河西埭皮影剧团前往海宁市开展皮影走亲活动,与海宁皮影一同开展了交流演出。
在陈屹泛的推动下,浙江省博物馆《红船从“浙”里起航》大型巡展走进临平河西埭村,展览遴选了50件具有代表性的浙江革命文物,勾勒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百年风华,将“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乡村文化“把脉者”
自今年5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来自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特派员,利用各自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特长,为乡村文化振兴“把脉”助力。
市级文化特派员陈安利是杭州爱乐乐团一级演奏员,刚来到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她就被这里的秀美风光与祥和宁静的氛围所打动。她说,希望结合自身专长,将音乐带到这片土地,为它增光添彩。
9月13日,空中俯瞰塘栖广济桥和大运河(无人机照片)。
“这里有新宇实践教育基地‘新语轩’、千亩荷塘生态农业,以及乡咖、工作坊等农村新业态,拥有丰厚的乡村田园风光。”陈安利认为,这是绝佳的天然音乐舞台,新宇村可以利用这些天然优势打造“荷塘音乐舞台”。同时,在陈安利的对接下,运河街道将与杭州爱乐乐团合作,共建“乡村音乐学院”,开展非遗手工艺品展览等,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乡音乡情,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村委委员们围坐一堂,一起对新宇村的文化项目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了解村民们最渴望的文化服务,让文化活动真正‘对胃口’。”陈安利表示,将鼓励更多村民积极投身到文化项目的策划与实施中来,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文脉之魂,根本在人。在临平谱写更悠扬、更绚丽的文化组曲过程中,文化特派员是重要的生力军。今年6至7月,浙江省、市、区三级8名文化特派员陆续到临平各自结对的镇街报到。目前,临平已实现省市区文化特派员镇街全覆盖。
乡村文化“发展者”
如何让乡村非遗美食“潮”起来,促进农文旅IP转型,一直是乡村文旅最受关注的话题。凭借在品牌设计、IP打造、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临平区文化特派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特聘副教授陆希来到了崇贤街道沾桥村,她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应用到乡村建设中,以文化之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陆希曾带着浙江理工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入驻沾桥村开展深入调研,挖掘当地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她的指导下,大家对当地蹄髈、藕粉等传统美食产品包装进行改良升级,学生的非遗美食包装设计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让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生机。之后,陆希还计划对沾桥村文旅街区进行整体视觉系统的设计。
文化特派员肩负着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的使命,是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据临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平区已创新构建文化特派员“5810”工作体系,实施文化特派员“十步工作法”,创新建立“乡村文化学堂”,深化“省—市—区—镇街—村社”五级联动,推进乡村项目库、专家库、资源库、人才库、信息库“五个库”建设,形成工作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问题清单、资源清单“五张清单”,构建“文化特派员+文化理事会+文化企业+文化社会组织(艺术团体)+文化阵地”的“五位一体”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据悉,临平8位文化特派员策划的项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该区将突出“古今运河·时尚临平”文化品牌,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把文化特派员项目融入临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上塘河宋韵文化带、乡村振兴等建设计划及“一镇街一品牌”文化项目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