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09 14:20:32
来源:浙江发布

全国首个“镇改市”如今怎样了?有哪些可以期待?浙江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

字体: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是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23次深入温州视察指导,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殷殷嘱托,近年来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温州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五年前,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

  浙江省委明确要求温州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点击左边蓝字查看详情)。推进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是温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续写创新史的重大举措。

  9月9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龙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情况。

  五年来,龙港锚定“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方向,先后实施7项国家级、38项省级改革试点,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3个,改革举措亮点纷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迈上新征程,温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试、探路探索,奋力书写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新篇章,提速打造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改革名城·瓯越明珠”,为全省全国输出更多新经验。

  发布会现场,各位发布人针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一一作答。

  问:撤镇设市,是这些年龙港持续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五年来龙港特大镇设市有哪些成效和意义?  

  省民政厅副厅长李洁介绍,龙港撤镇设市前,已经具备较大的人口规模、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2018年,龙港人口达到38万,地区生产总值299.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万元,城市建设、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和城市能级达到较高水平。随着龙港的快速发展,原有镇的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放权改革面临瓶颈。由于缺乏制度化保障,放权边际效应递减,经济社会管理需要与镇的职责权限不匹配问题凸显。

  城镇化潜力释放受到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能力水平提升受限,影响经济社会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

  “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要素保障能力不足,服务管理能力难以满足各方面需要。

  设市以来,龙港抓住行政区划调整契机,以改革精神推进组织实施,实现了从特大镇到县级市的飞跃发展。

  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改市后,体制变革释放发展动能、激发发展活力,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大关,年均增速超过6%,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的跨越。

  加快补齐服务管理短板。以城市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弱项,现代化城市雏形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县域均衡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探索了低成本设市模式的实践路径。新设龙港市在职权由镇向县级市转变过程中,积极探索“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党政机构和人员数量保持在同类县(市、区)的40%,实现低成本运行。

  实现了区域协调均衡发展。龙港撤镇设市不仅有力推动了龙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而且有效促进了鳌江流域平阳、苍南、龙港一体化发展,为温州市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创造了有利条件。

  问:如何看待龙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走出的道路,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回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一直以来关注龙港改革,长期跟踪评估。评估认为:龙港的改革探索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确定撤镇设市标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改善县域基层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先行探索“大部制、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为特大镇及经济强镇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和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提供了鲜活样本。龙港通过精简的机构设置和高效的机制重塑,较好解决了特大镇“小马拉大车”问题,为特大镇及经济强镇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和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提供了“龙港路径”。

  先行促进“市管社区”基层治理探索,为小城市县域治理提供了实践案例。龙港坚持数字赋能基层治理,重塑社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立法明确社区定位和社区职能,探索形成“市-社区-网格”高效扁平治理新模式,实现“一个层级抓到底”,妥善解决了因取消乡镇层级后管理幅度过大、管理成本增加等难题,为小城市县域治理提供了“龙港案例”。

  先行促进“全域市民化”,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提供了样板模式。龙港聚焦民生短板,围绕“人的一天、人的一生”,联动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高标打造“医养文教”等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公积金、“扩中提低”等系列共同富裕改革,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龙港模式”。

  先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制度壁垒突破,为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提供了借鉴经验。龙港紧扣新型城镇化“人、地、钱”等关键问题,探索推出“城市合伙人”制度等创新举措,促进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全面布局“六大科创体系”,迭代深化创新联合体模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最优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龙港经验”。

 问:近年来,龙港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色和亮点?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军介绍,主要亮点有三点:

  坚持以产业强支撑,发展能级全面提升。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龙港市苍南县两地深化改革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五年来累计帮助龙港争取各类资金62亿元,统筹落实部、省各类土地指标2393.5亩。支持龙港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等三大传统产业分别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190亿元、110亿元;2020年至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从6.5亿元增长到20.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近一倍。

  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发展动力全面增强。龙港设市后,省政府批准龙港设立省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以此为契机,龙港全面布局以青龙湖科技城为核心的“六大科创体系”,与国电投、华中科技大学共建青龙湖实验室,建设龙港市科创产业中心、专精特新孵化园、高端机械智造园、印艺小镇客厅等四大孵化器集群,落地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龙港产业学院,组建龙港市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联合体,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较设市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研发机构数量翻两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两倍。

  坚持以开放促提升,发展动能全面增强。省政府指导各部门支持龙港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批准设立公用型保税仓,落地省检科院龙港检测中心,将龙港市礼品产业集群纳入浙江省第三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助力龙港交出了开放提升高分答卷,外贸进出口额较设市前翻一番;靶向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7个,总投资640亿元,成功落地投资70亿元的华润电力超洁净能源等项目。

  问:浙江非常重视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龙港这种体制机制设置,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有怎样的作用?  

  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雷朝林介绍了三点:

  从“便捷化”到“增值化”,政务服务更加精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要点是在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同,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龙港市充分发挥党政机构精简高效的优势,落细落实省委改革部署,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所需提供增值服务,有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快发展。

  从“多头分散”到“一站集成”,为企服务更加到位。企业服务事项涉及部门多,破解企业办事“多头跑”问题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龙港市认真落实省委部署,按照整体政府理念,打造“形神效”兼备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各类涉企服务事项,一站式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为企服务,初步构建了“企业有事就找企服中心”为企服务新生态。

  从“无人办难以办”到“高效办闭环办”,涉企问题解决更加有效。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跨层级跨部门才能解决的问题,龙港市发挥“大部制、扁平化”优势,着力做实“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并创新综合监督联共体“嵌入式”驻点监督模式,对涉企问题分类分层处置情况全过程跟踪问效,推动有关部门认真履责、高效协同,涉企问题办结率达97.4%,有效为企业发展破难清障。

 问:龙港承担着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探路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温州市对龙港的支持有哪些?  

  温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军回答,温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力创造条件助力龙港改革交出高分答卷。主要是“三个强化”:

  强化政策供给。温州出台实施支持龙港改革若干政策措施和一揽子配套政策,并建立联席会议、派驻指导、清单化管理等机制,帮助龙港有效破解了考核单列、审批权限下放等100多个难题,很好地助推了龙港改革发展。

  强化法治赋能。温州市报请省人大通过了促进和保障龙港改革工作的决定,并率全国之先制定了规范“市管社区”的地方性法规,将无照经营监管、工业企业日常管理等95项服务性、事务性乡镇职能事项下放社区,为龙港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赋权赋能龙港社区治理。

  强化协同发展。温州深入实施龙港平阳苍南一体化发展战略,统筹推动鳌江流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交通方面,这几年先后建成贯通了甬莞高速温州段、228国道温州段和鳌江五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明年瑞苍高速建成通车后,龙港所有社区将基本实现15分钟上高速;市政设施方面,统筹规划建设龙港循环经济产业园、江南再生水厂等一批重大项目,避免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资源要素更好地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问:从中国第一“农民城”到新型县级市,龙港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比如干部队伍、优秀人才等,龙港有哪些举措?  

  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介绍,龙港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契机,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健全机制,让干部干起来、拼起来。坚持把“以事找人、人事贯通”理念贯穿全领域、全周期,开展“龙城学社”师徒结对、“龙城虎将”菁英淬炼,每季晾晒干部执行力评价指数,推动素能提升、执行提效。实行每周二“无会日”市领导、市直部门分片捆绑社区、常态下沉服务、全员攻坚破难,扩大有效投资、水网建设、经济稳进提质等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并多次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

  建强舞台,让人才站“C位”、创未来。始终把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作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5年建成56万方大孵化器集群,相继落地龙港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理想地”,每年新增大学生数较设市初翻一番。同时,以最高礼遇广邀“城市合伙人”,以“C位就座”致敬企业家,每万人经营主体拥有量居全省前3。

  培育工匠,让群众既增技、又增收。紧扣“中国印刷城”3.5万家经营主体需求,深化低收入家庭学业、就业、创业“三业”综合帮扶改革,创新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投用全省首家印刷包装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推出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认定等“问企识才”7条举措,打通了“职工增技、企业增效、家庭增收”的共富路径,年均城镇新增就业6700余人。

 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特别是支持龙港持续深入推进改革方面,温州下一步有什么设计和谋划?  

  王军回答,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近五年累计推出市领导领衔的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96项,实施省部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171个,200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上周五,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温州工作,赋予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目标定位。温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先行作出了“4610”的系统谋划:

  “4”就是“四道命题”;“6”就是在激发活力、创新发展、开放融通、区域一体、共同富裕、市域治理上实现“六个先行示范”;“10”就是重点抓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十个方面改革”,全力打造“两个健康”集成改革、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等16个标志性改革成果。

  温州重点加强对龙港改革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督促,对中央明确可以在地方实施的重大改革举措、省市级改革创新举措,优先支持龙港结合实际率先突破、系统集成,谋划构建了新一轮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1579”体系架构:

  “1”就是锚定“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目标;

  “5”就是聚焦行政管理、基层治理、要素配置等5个重点领域;

  “79”就是谋划推出“一网统管”基层智治、数据知识产权全链条等79项“小切口、大撬动、龙港味”的改革举措。

  下一步,温州将进一步谋深谋实龙港新一轮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市领导领衔的专班攻坚、定期协调机制,为龙港改革把舵定向,继续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提供更多的“龙港经验”。同时,全力抢抓当前重大政策机遇,帮助龙港抓好“两重”“两新”项目的谋划申报,积极争取上级更多改革试点以及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助推龙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深化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接下来龙港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何宗静介绍,要突出做好三方面工作:

  坚持以改革激活力、谋突破。全面对标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激扬“改革基因”、弘扬“四千精神”,谋划一批“小切口、大撬动”特色改革举措,攻坚打造10个标志性改革成果,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龙港的鲜明标识。

  坚持以改革增动能、促发展。全面对标省委“三个再”“五个更”奋斗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进“数据得地”“数据得贷”等要素创新性配置,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统筹打好“创新联合体+科技副总”“市场化基金+专业化招商”等组合拳,高效运营浙南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打造温州都市区副中心硬核支撑。

  坚持以改革提品质、惠民生。全面对标“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重要要求,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迭代深化“医共体、教共体、养共体、文共体”等公共服务共同体集成改革,攻坚推进“强城行动”55项重点工程,一体推动“老城复兴、新城崛起、乡村振兴”,打造“全域均衡、全龄友好”城市。

【责任编辑:韩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