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26 18:07:34
来源: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

“内外”兼修,绍兴滨海新区打造“招商”样板

字体:

  位于杭州湾南翼的绍兴滨海新区,是浙江省首批新区之一,也是湾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3年,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392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发展潜力百强新区第12位。

  随着曾作为支柱产业的印染化工企业的跨区域整合提升,“腾笼换鸟”成效初显,在绍兴滨海新区这片4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花,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笼子”已腾,“俊鸟”何来?绍兴滨海新区正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主动出击,“全链条”精准招商

  优越的区位条件、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设立不到5年,绍兴滨海新区早已声名在外。

  植好梧桐树,如何引得凤凰来?新区管委会破除守株待兔思想,主动出击,奔赴全国各地“叩门招商”。今年,新区已招引产业项目25个,目前重点在谈项目达101个,预期总投资约1478.1亿元。

  因企施策,靶向履约,是新区招商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和企业的碰撞,就像谈恋爱一样,在通用法则里总有个性化的工作存在。”新区管委会招商人员笑着说。

  滨海新区的招商引资追求的不是大而全,因为优质企业才能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长期以来深耕于炊具及小家电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制造,位列“2024绍兴市民营企业100强”第26位。今年,新区引进了总投资达5500万欧元的苏泊尔母公司法国赛博集团商用咖啡机制造项目。苏泊尔为赛博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赛博项目起到了补链、强链的积极作用。

  苏泊尔绍兴基地。

  显而易见,龙头企业坐镇下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有助于拓展“朋友圈”,实现就近配套。为扩大优势,新区管委会绘制产业图谱,将上下游、产业结构、关键企业及其相互联系可视化呈现。目前,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图谱已完成编制,半导体招商图谱2.0版本即将问世。此外,新能源、光伏、人工智能等产业也已启动图谱编制,助力招商人员按图索骥,实现精准招商。

  时代“千变万化”,新区的招商思路也因势利导。一方面,从普通的汽车零部件发展到现在的人工智能产业,新区招来的产业越来越高端;另一方面,从生产基地到研发总部,新区对落户主体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这是新区蓬勃发展的直接证明。

  此外,新区在锚定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平台的同时,积极拓展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招商,也尝试开拓低空经济、宠物经济等新兴领域。“招商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我们会根据国家的政策文件研究行业经济,针对性地挑选出适合新区发展的产业。”新区管委会招商人员说。

  深挖内生,“全方位”转型升级

  外部企业慕名而来,内部原生企业也渴望借风起势,深挖内生项目是招大引强的另一重要方面。绍兴曾经的支柱产业——纺织、医药化工、金属加工、机电领域等——都有很大的内生潜力。内生项目作为这座城市的根基,曾引领经济、带动就业,新区正努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花智控”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专注于通用设备制造领域,去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全国7成以上的新能源车采用的都是“三花”产品。自2017年起,三花产业园作为绍兴重点项目落地新区,从传统车间进阶为“智慧工厂”跃迁,打造“滨海制造”样板。

  三花(绍兴滨海)工业园。

  这并非孤例。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飞越炬芯”也由印染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泛半导体+”产业基地。“我们正在推进厂房改造计划,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也能得到一定的项目奖励。”浙江飞越炬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新区对外部项目和内生项目一视同仁,在给出直接招商政策的同时,也鼓励本土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技术,通过“工业上楼”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在新区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一批批曾经的本地龙头骨干企业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数字化转型,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的“智造”之路。

  服务增值,“全周期”护航发展

  “招商”不是终点,“助商”才是关键。从“店小二”式服务到“增值式”服务,新区招商人员总是想企业所未想,把事情做在前面。

  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增值服务专区。

  招商、签约、落地、投产,招商人员的身影穿梭于企业生长的全生命周期中。“作为企业与滨海新区的‘第一次接触’,‘首问负责’的习惯会赋予我们招商人员更多的责任使命。”

  总投资10亿元的强云生物项目于今年5月顺利拿地,7月底就将开工建设。“准备开工时,我们发现地块上有堆土杂物,临时用电的开关也比预想的多了一公里,没想到联系了招商人员后,不到一周就帮我解决了。”强云生物相关负责人欣喜地表示,“在绍兴滨海新区,‘遇到困难找招商’真不是一句空话。”

  企业的求助并非负担,而是认可。如何精益求精,将服务做到极致?为此,新区管委会持续升级,推出“午间延时办”等活动,助力项目落地的“滨海速度”;增设“产业保障组”,为全链条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开设“通办综合服务窗口”,为“人生地不熟”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作为“沟通上下”的角色,从新区管委会角度出发,“为企业服务”和“对政府负责”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为了对资源负责,新区管委会出台了相应的履约监管机制,与企业签约之初就会明确政策兑现的条件,拒绝“形式审核”,实地考察达标后,才会履行合同,兑现诺言。(韩诗雨/文 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供图)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