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24 14:33:38
来源:半月谈

文学馆,用什么款待读者?

字体:

  半月谈记者 冯源

  “市有馆,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客”,细品汉字“馆”,食字旁的偏旁寓意它要为客人提供食粮。

  从中国首座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至今,文学馆在这个人文大国已走过近40年历程。近年来,随着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一座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学馆相继建成,成为地方的一座座文化新地标。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宝贵结晶,文学馆又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

  沿着巴老的足迹

  2023年10月,位于浙江之江文化中心的浙江文学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省级文学馆。2024年3月底,北京茅盾故居修缮完毕,重新对外开放,以本来形态呈现了茅盾会客厅、卧室等生活场景。2024年4月28日,位于广州市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广东文学馆正式开馆,成为羊城观光新热点。上海文学馆、江苏文学馆、山西文学馆的建设也在推进中。

  “文学场馆是推进文学事业传播,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多座文学场馆的落成与开放,为中华文学遗产的保护以及文学精神的传承,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国文学馆联盟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说。

  

  观众在浙江文学馆参观。 龙巍 摄

  说起来,在中国的博物馆大家庭中,文学馆还是个“年轻人”。中国现代文学馆于1985年1月正式成立,宣告了这一类型博物馆正式亮相中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回忆说,当年巴老四处奔走,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他把文学馆视作中国文学的一份‘名山事业’,而‘名山事业’就是要‘传诸后世’的。”

  “一方面是通过大家的阅读来‘传诸后世’,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资料、史料、文物的积累来‘传诸后世’。”李敬泽表示,“文学馆不是文学界的资料室,也不是作协的资料室,而是公共文化设施。我们要带着伟大的文学传统,带着现代的创作成就,为读者服务,为公众服务。”

  地方文化生活的“小马达”

  今年“五一”期间,广东文学馆吸引了众多广州市民和外地游客,接待观众1.3万余人次。馆中“鲁迅家”展厅令不少年轻观众耳目一新。鲁迅的伴侣许广平是广州人,他们也曾旅居广州。这个展厅再现了《两地书》情深意切的文字境界,见证了两人相濡以沫的心路历程。

  “我们希望把文学馆打造为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广东省作协秘书长、广东文学馆负责人刘春说,同时,文学馆也要更好地贴近公众。“鲁迅家”就是馆方与鲁迅亲属合作的成果,向观众展现一代文豪的温情。“有观众感慨,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如何谈恋爱。”

  “我们一直注重冰雪文学、冰雪文化的展示,这也体现了文学的引领作用。”黑龙江文学院(馆)长宋心海说,去年3月以来,黑龙江文学馆推出了“萧红作品现场展”“名家笔下的黑龙江”等20多个现场展览,特别是今年年初推出的冰雪文学专题展,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不少人看了影视剧后才知道它们是文学作品改编的,但论内容厚实和思想深刻,影视剧还是无法与文学原著相提并论。”辽宁省作协办公室主任、文学辽军展示馆馆长雷宇说,为了更好向公众展现文学的魅力,展示馆开展了一项“逆向解读”服务,解读镜头背后更为精彩的文学描写,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学缘何被誉为“各种艺术的母体”。

  李敬泽表示,在博物馆界,文学馆一般体量不大,但是由于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往往会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热点:“一个地方的文学馆就应该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生活的‘小马达’。‘小马达’转得越快,当地文化之灯就会越亮。我们要通过文学馆有力地搭建起‘桥梁’,把作家与读者,把文学与公众,把文学的创造与公众的学习教育结合起来。”

  数字赋能的精神场域

  “浙江文学馆致力开展文学通识教育,开馆以来,接待观众已超过10万人次。”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始终认为,文学馆的建设目的应该是为读者营造文学的精神场域,打造活态的文学综合体。“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文学四季在浙里’。”

  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精神场域的一大依托就是数字赋能。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浙江文学馆共同建设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是我国首个全面、系统的文学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浙江文学馆专门开辟数字化展厅,以庞大的文学数据为支撑,同步联通文学大数据中台,随时更新展览内容。

  在数字化展厅里,有一幅“文学数字长卷”,系《浙江文学通志·文学志》中的“文学大事记”数字化处理而得,同时采用了AI图像生成等新技术。程士庆说,这张长卷改变了以往展陈手段的局限,“书页”升级为“画卷”。

  

  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欣赏作家手稿。 任正来 摄

  半月谈记者从全国文学馆联盟了解到,随着新媒体技术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发展,文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内不少文学馆正乘势而上,探索推动文学跨界“破圈”传播。

  “文学有精神,数字无边界”,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建议,全国各家文学馆可统一数据接入、管理和使用标准,逐步完善本地数据资源管理、全国数据共建共享、馆际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模块,各馆线上展览、文学活动、讲座、学术研讨也可由此整合。

  “古话说‘百年无废纸’,我在《人民文学》工作时发现了大量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稿签,现在看都是宝贝,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当代文学的基础馆藏。”李敬泽认为,文学馆要着眼现在的文学生活,也要积极推动藏品数字化建设,面向未来进行收藏。“数字化手段能够直观、简明地向观众展现藏品的价值,帮助他们迅速建立起关于文学的知识架构。”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