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22 17:39:28
来源:宁波市审计局

十五年宁波轨交审计路

字体:

  “乘十而上,开向未来。”2024年是宁波进入地铁时代十周年,十年时光,宁波地铁从线到网,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自2009年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开建,宁波市审计局连续15年“护航”宁波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着经济监督职能。

  从一号线至八号线,再到宁波至象山市域铁路及宁波至慈溪市域铁路等11条线路,15年“护航”路上,作为国有资金、资产的守门人,审计人员一直奋力前行。

  在轨道交通审计项目中,宁波市审计局以推动轨道交通建设规范管理,促进提高投资绩效,维护建设资金安全为目标,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特种部队”作用,查问题、推整改、促发展,以高质量审计监督助推宁波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护航轨交建设,加速国产化替代

  2014年,宁波轨道交通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试运营,让宁波正式步入地铁时代。3600多天里,宁波轨道交通开行了11800多万公里。行车间隔从7分15秒缩短到3分58秒,运营时间从15小时38分延长至17小时45分,列车正点率达99.98%,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分担率超50%。

  轨道交通自1999年实施设备国产化以来,目前已实现了大部分国产化,但在一些零星材料上还未全部实现,而宁波市审计局在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国产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晚上11点等车辆回场后,深入隧道一线调查。通过严谨细致的现场勘察,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

  由于地铁建设全年无休,很多时候审计人员也没有周末。“审计既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严肃而严谨的的职业。”宁波市审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的专业能力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审计人员的基础,但支撑着审计人员不断前行的动力,更是一直秉持着“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职业精神。

  注重精准发力,促进规章制度建立

  十年,宁波地铁连起了186公里的纵横交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伴随项目工作的进程推进,隧道项目中产生的洞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宁象线及宁慈线建设内容包含多条山岭隧道,两条线路隧道石渣开采总量约249万方。对隧道洞渣进行充分加工利用,不仅避免了石渣乱堆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还能就地取材,有效解决工程施工对资源型建筑材料的需求,降低工程整体造价,实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两条线路在初步设计概算及招投标过程中,除宁象线36万方石渣计划作为场地填筑用料外,剩余213万方石渣未充分考虑自用。为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宁波市审计局及时对市轨道交通集团提出审计意见,建议抓紧编制隧道洞渣综合利用调配方案,合理确定石渣利用造价,切实做好资源统筹利用工作。针对审计建议,市轨道交通集团积极采纳并落实整改,拟定了象山线洞渣平衡利用方案,并在后续工程实施中继续按照拟定的平衡方案执行。

  优化审计统筹,着力减轻企业负担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周期长、资金量大,单条线路建设周期可长达4至5年,每个项目主体施工就有大小十几个标段,每个标段的建设周期和结算完成进度也不一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减负等政策执行,加快推进工程结算进度,宁波市审计局开始试点实施分标段结算审计。

  每个单独合同的标段,在完成标段各项验收、建设单位结算审核等前提下,对已具备审计条件的标段先行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有效缓解先完工标段单位的资金周转压力。自2017年采取分段结算至2023年,根据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可加快回笼约16.3亿元工程款。

  “采取分段结算的方式,于我们而言也算是尝到了新政策的福利,本标段验收合格就可以向建设单位报送结算,大大提高了工程结算的效率。”宁波市轨道3号线一期相关项目承建单位负责人表示。

  直奔现场、直击问题、强化监督,促进项目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宁波市审计局在稳投资、促发展方面切实发挥了“审计力量”,促进了宁波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陈秘秘 池久建/文 宁波市审计局/供图)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