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6/30 09:53:05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绘就“人民运河”美好图景

字体:

  原标题:民生系河运 福祉依水流 杭州绘就“人民运河”美好图景

  近日,大运河畔新添一道亮丽风景线。杭州最大的渣土和泥浆处理码头——谢村渣土码头,华丽变身为大运河畔的滨水公园,“工业风”“人文景”与“时尚感”相互交织,成为城市新晋热门打卡地。

  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曾乘坐水上巴士考察大运河杭州段,殷切嘱托: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如今漫步运河两岸,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回首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秉持为民、利民、惠民的建设初心,运河沿线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提升。

  看大城北核心区,全长约23公里、景观绿化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群完工,一处处集工业遗存保护、城市生态修复、运河文化旅游、市民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国际品质的城市滨水空间串珠成链;桥西历史街区、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街区的运河古居,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焕发时代新姿……越来越多大运河的生态优势和发展福祉,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惠民成果,以“人民”起笔,创新“大运河故事”的叙事传播。

  还河于民 共筑“生态河”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亦因水而兴。

  自2003年以来,杭州段的大运河水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改善了水质,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反映是,大运河杭州段的水质已经从劣Ⅴ类基本提升至Ⅲ类。杭州运河(河道)研究院副院长胡红文深度参与运河综合保护、大运河申遗等工作20多年,她说:“之前运河边的居民窗户都不敢开,如今推开窗户就是风景。”

  生活在浙东运河衙前镇段官河边的汪小根深有感触,他曾一度把依河而设的北门封了起来“防臭”,直到2017年萧山以治水为突破口,推动官河走上了一条复兴路。如今,微风拂过官河水面,两岸绿化景观郁郁葱葱,每到傍晚,这里便成了村里人纳凉休闲的好去处,真正实现了古韵官河“推窗见清清河水,移步赏靓丽景致”的美好图景。

  “‘还河于民’,就是在活态保护、传承发展的基础上,让运河沿岸人民共享治理成果。运河文化是时代的,也是大众的。”在胡红文看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大运河生态不断修复改善,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综合发展。大运河(临平段)—— 一条29公里长的绿道,环城而过,如同跳跃的脉搏,“贯连五方水,衢通千万家”,衍生了最为鲜明的城市标识。“环境整治后,‘村头’靓了;美丽乡村建设后,村里越来越有‘看头’了。”塘栖村党委书记唐国标说。

  抓住绿道环线建设提升带来的辐射效应,从天然优势中汲取养分,沿线村庄借大运河建设之势不断蝶变。在大运河以北,新宇村、戚家桥村、双桥村、杭信村四村抱团合作,形成研学共富产业带,带动四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村均47万元增长至121万元。

  时代飞驰,大运河仍和城市共生共荣。运河二通道通航,等于杭州多了一条水上公路,千吨级船舶可以满载货物从山东直达杭州,通过八堡船闸进入钱塘江。新建设的运河二通道,同样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运河文化相融合,致力建设绿色生态航道,沿线设计打造了4个景观区段、10个景观节点和10处亲水平台。

  大运河向新而生,绿色发展融入城市肌理。一幅“只此青绿”的美丽长轴,在运河沿岸尽情舒展。

  造福于民 同享“幸福河”

  城市发展,运河焕新,所变的不只是河畔村镇的景致风貌与规划布局,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去年八月,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正式开街,斑驳的外墙变得洁白如雪,杂乱的电线消失得无影无踪,蝶变新生后的街区围绕祥符市井文化、花木文化、茶道文化,引入美术馆、书店、酒吧、滑板运动品牌等多样业态,为老街注入了全新活力。“我自幼便在这个地方成长,这条老街承载着我所有的回忆,看到如今的崭新模样,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期望老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80多岁的朱炳森的这番话语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运河悠悠流淌,岁月缓缓流逝。倘若说美好生活是建设“人民运河”的核心目标,那么共建共享便是建设“人民运河”的本质要求。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的编剧马继红曾从杭州一路向北,将大运河走了个遍,采访了一百多人。“究竟什么是‘人民的运河’呢?”她认为,“这些百姓幸福的笑颜,便是最好的诠释。”

  当下在杭州,运河畔的幸福生活愈加多元,“幸福的笑颜”更是随处可见。在小河直街慢慢闲逛,聆听一场地道的杭州评话;在拱宸桥边,游人一壶茶、一杯午后咖啡,运河的诗意流淌赋予生活宁静从容的自在;春日里,在杭钢河景观带可见“银发”“垂髫”牵挽而行;夏日里,沿着林荫,不少年轻人走进百年老字号,或者打卡博物馆……运河的烟火气萦绕在生活中。

  运河边众多闲置的资源也正通过机制创新等方式,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和年轻创客的积极性,以实现资源共用、平台共建、成果共享,让更多居民乐意“走进来”。比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将运河边的“会安阁”打造成一个集宋韵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闸弄口街巷文化、群众艺术文化于一体的街巷文化中心,不断探索开拓艺术展陈、文旅市集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逛展、办展、逛市集、摆摊位“自由”。

  无疑,大运河已潺潺流淌进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了现实图景里物阜民丰、水清岸绿、充满人文气息的“幸福河”。以水为脉,以岸为络,这脉络相连而成的“人民运河”正在新时代的杭州流淌出诗意和韵味。(记者 吕烨珏 沈鹏阳 金婷婷 许卓恒 华炜)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