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6/15 09:49:54
来源:新华网

一“桥”架中美,相知无远近——温州肯恩大学设校十年记

字体:

  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温州肯恩大学校园景色。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吹台山下,瓯江之畔。

  漫步在浙江省温州市的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内,只见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学子们用英语流畅地交流;练舞场上,诞生于美国的街舞与中国古典舞争奇斗艳;篮球馆、足球场、泳池赛道上,都有中美青年的身影……

  一“桥”架中美,相知无远近。

  2006年5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关心推动下,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正式签约,决定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温州肯恩大学正式设立。

  设校十年来,温州肯恩大学办学成果显著,已经成为中美教育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在促进中美教育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双方民间往来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建筑。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十年育人结硕果

  2024年6月7日,温州肯恩大学举办2024届毕业典礼,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从美国到温州参加仪式,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近日,雷波列特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合作办学情况及成果,表示将积极响应习主席倡议,助力更多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推动中美青年一代加强交流。习近平主席复信雷波列特,鼓励中美两国高校加强交流合作,为促进中美友好贡献力量。

  “没有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就没有温州肯恩大学的诞生。”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严晓鹏说,“中美合作办学为两国青年和文化教育界加强往来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目前,温州肯恩大学共有本硕博学生约4500人,已培养9届总计4000余名毕业生。

  十年,携手并肩、共谋共赢。

  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实现了由“艰难起步、攻坚克难”到“深化改革、特色办学”的精彩蝶变。

  温州肯恩大学商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外籍教师在教室授课(2024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坚持非营利性、公益性办学原则,双方不断增强交流互信,构建了定期会晤和互访互学等沟通渠道。通过平等协商,多次修订完善师资招聘、学术及行政管理服务等补充协议,顺利解决了校园建设标准、师资招聘、课程开发费等存在分歧的问题。”温州肯恩大学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北铰说。

  十年前,温州肯恩大学教师金卢松刚到学校任职时,全校仅有204名学生,今昔对比让他感慨不已:不仅在校学生数量有了大幅增长,学生发展空间也有了极大拓展。学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总体深造率超63%,其中近半数入读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列的学校。

  温州肯恩大学创新中美融合教育教学模式,设有5个学院,开设6个学科门类18个本科专业,举办8个外国硕士学位专业和1个外国博士学位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理、工、文、艺相互促进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找到了热爱的专业,愿意为之奋斗一生。”温州肯恩大学学生方浩锟说,学校坚持“小班化、全英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致力于“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

  2024年6月13日在温州肯恩大学拍摄的指示牌。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双向交流促友好

  在美国肯恩大学校园里,陈列着一座温州泰顺廊桥木制模型。2022年,温州肯恩大学学生李璇带着学校的嘱托,将廊桥模型送到美国肯恩大学,交到雷波列特手中。

  设立十年来,温州肯恩大学积极推动中美青年学生交流合作。美肯和温肯两校定期开展中美学生交换项目,十年来共27个批次、超过1750人次中美学生互换交流,架起跨国友谊之桥。

  “大约2200年前,中国古人就开始把兔毛扎到竹签上,做成了最早的毛笔……”在美国肯恩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上,一堂由温州肯恩大学学生讲解的书法课,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绽放。

  曾经只能通过网络接触亚洲文化的美国学生威廉·赫索姆,在温州肯恩大学交流期间,充分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特别是中秋赏月吃月饼时,他不无幽默地说:“在中国,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色香味’。”

  据统计,温州肯恩大学目前共有专任教师228人,其中美国教师49人。在促进中美学生互动交流之余,温州肯恩大学也十分关心美国教师们的工作生活,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

  温州肯恩大学学生在教室听课(2024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我喜欢走街串巷。”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主任大卫·霍格塞特常常独自徜徉在茶山街道,走进朔门街、五马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与当地百姓谈天说地。

  从相知相近到深深热爱,温州肯恩大学的众多美国教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见证者,为促进中美友好搭建起了更多桥梁。

  “站上古港遗址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古代温州商人们的对话与心跳。”2023年3月28日,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温州肯恩大学艺术史教授米克·保尔森·巴默应邀参与拍摄《文物世界里的千年商港》双语短片,从一件件文物身上追寻温州千年商港的记忆,向世界讲述这个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曾担任温州肯恩大学生物学专业助理教授的托比·米凯利纳博士,2023年因病在美国逝世。他生前一直致力于温州“母亲河”温瑞塘河的治理工作,多次担任社区、高校、志愿者协会的讲座嘉宾,组织了多期中美学生环境科学夏令营,为中美两地高中生提供共同的科研平台。2021年,他被授予“西湖友谊奖”。该奖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为表彰外籍专家在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奉献精神而设立的最高奖项。

  “把温州肯恩大学的中国学生‘送出去’感受美国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把美国肯恩大学学生‘引进来’体验中国文化,向外教展示中国文化内涵,这是温州肯恩大学打造具有世界级教育水平的国际化大学的重要举措。”王北铰说。

  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温州肯恩大学校园一景。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携手合作创未来

  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相知相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未来工程。

  雷波列特说,当看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时,大家意识到,要为美国和中国之间提供更多的学生交流合作机会。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温州肯恩大学在中美交流当中的意义和作用。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学校要为两国的未来,培养更多的相知相交的优秀青年。”严晓鹏说。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服务地方发展的示范……温州肯恩大学将坚定不移落实新阶段发展任务,力争到2035年正式迈入万人大学行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攀升。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也为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尤其是中美合作办学高校未来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建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据了解,目前国内共有11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中中美合作的除了温州肯恩大学,还有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浙江全省共有40余所高校与美国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全省共有中美合作办学项目49个,全省中小学与美国中小学建立了594对姐妹校关系。

  “我们将进一步办好、建强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并以此为平台促进中美青年学生的交流交往,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互通,深化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为人类的未来福祉培养人才。”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又是一年毕业季,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斑驳光影如画。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内,来自中美两国的学生相互拥抱,把笑容印刻在彼此心里。

  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建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今年秋天,刚从温州肯恩大学毕业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张莹就要踏上赴美求学的旅途。“除了在学业上努力,我还会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相信,通过这些载体,能让更多美国人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乘风破浪,茁壮成长!我们会创造新的历史!”“我会带着母校给我的使命,走向世界,讲好温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2024年毕业生手册里,收录了学生们美好的愿景。

  “想想你们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然后把你们在温肯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将其变成现实。”同步收录的,还有老师们最真诚的祝福和期望——从这里启航,走向世界。(记者邬焕庆、俞菀、魏一骏)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