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4/29 09:19:57
来源:新华网

问答大走廊丨以新的赛道缩小发展差距

字体:

  编者按: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鲜明标注了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之林中的重要地位。对良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构建,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

  良渚文化大走廊将通过“廊道式”发展模式,推动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苕溪文化、千年古镇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瑰宝串珠成链,将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整合放大,打造一条展示文化绵延不绝、包容未来的开放大走廊。

  为助力将其打造成为文化之廊、生态之廊、发展之廊、共富之廊、合作之廊,新华网邀请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就相关工作答问。

  《问答大走廊》今天聚焦未来发展要素,推出《以新的赛道缩小发展差距》。

  问:城市中心的变迁折射了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哪些因素会对大走廊未来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答:新中心的发展是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布局,也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将促进余杭实现文化与科技交融、历史与现代交汇、人文与经济并进、城市与乡村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化、人口以及产业是大走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大要素。

  良渚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需以文化为着力点,致力于良渚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体系化研究与多元化阐释,是将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全面真实的古代文明与中国文明推向世界舞台,展现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

  其次,人口作为城市和地区发展的关键资源,伴随着大量的青年人才、创新人群向新中心的集聚。良渚文化大走廊也凭借文化底蕴和优质生态,吸引文化人才、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加快集聚。

  文化大走廊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条件,但也由此带来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如文保、环保、农保等。因此需要以文化赋能,谋划文化带动下的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推动高端要素、国际化要素集聚,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创新产业生态圈,特别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切实缩小地区、城乡发展差距。

  问: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此前已发布。如何串珠成链,盘活以良渚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资源,打造城市新IP?

  答:盘活大走廊文旅资源,打造城市新IP,接下来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文旅景点的打造方面下功夫。大走廊范围目前有旅游资源百余项,但目前尚未形成高质量旅游配套产业链。我们将加快重点项目招引,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场景串联,统筹推进“十大图景”选树,打造面向不同群体的特色文旅线路,培育文明探源、生态绿道、研学旅行、夜间观光等新业态,同时提升宣传推广力度,让游客知道大走廊,走进大走廊。

  二是在文旅载体的建设方面下功夫。良渚文化大走廊拥有良渚、大运河、径山等世界级文化品牌和良渚论坛、良渚日、径山茶圣节等文化活动,使得文化交流传播有了高度。今后,我们将在高起点上谋划带给游客沉浸式体验的文化载体,以重大文旅活动的举办为突破,加快推动大走廊像“尔滨、村超”一样出圈,让我们的文化品牌传播有广度,让游客喜欢大走廊,留在大走廊。

  三是在文旅产品的研发方面下功夫。良渚文化大走廊已有良渚文创、压花竹扇、径山茶、鸬鸟蜜梨等农文旅产品,但目前还未形成集聚效应,产业潜力未能充分释放。我们将鼓励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新研发,突出良渚文化、径山文化、大运河文化等重要主题,推出一批优秀的文创产品,让文创产品成为传播本地文化的载体,让游客带走大走廊,回忆大走廊。

  问: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将如何创造独特的文化和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答:作为良渚文化大走廊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文化线路,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的实施,将串联起良渚博物院、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及水坝遗址,同时途径安溪古镇、东苕溪、康门水库等旅游景区,对沿途文化体验点进行统一规划并进行有效串联,健全了对良渚遗址认知体系。

  整体文化游线沿线的设计以突出遗址风貌、大地景观为核心,融合沿线山水田林等自然生态特色,适宜参访、游览、骑行、步行、全民健身等活动,设置有智能化解说、导览、交通、休憩驿站、文化雕塑小品等系统,为访客提供职能、便利、贴心服务,更好地展览展示良渚遗址,使良渚遗址成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窗口。

  项目也极大提升沿线活动设施的完善度和游览体验的丰富度,除了吸引原有游客群体以外,还将吸引骑行爱好者、户外爱好者以及文化线路探索爱好者等更多元的群体。(汪菁璐整理)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