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北安吉县境内,浙江省南湖监狱以其独特的方式,20年如一日积极打造平安监狱,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监管安全,为平安浙江建设探索监狱实践。一起去解锁浙江省南湖监狱平安建设的密码。
密码一:聚焦党建引领 打造忠诚铁军
“打造平安文明法治监狱不仅要靠制度保障,也需要每位民警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改造宗旨、提升法治素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与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怀推进数字法治改革。”在浙江省南湖监狱举办的“书记科长讲堂”第一课上,监狱党委书记说。
近年来,浙江省南湖监狱为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以“党建红”引领“警察蓝”,从提升站位、建章立制、督察检查等方面着手,自上而下为平安监狱建设淬炼人才队伍。
例如,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讲课推动“书记科长大讲堂”活动,开展“淬炼头雁方阵 锻造过硬队伍”岗位练兵专项活动,打造“教科书式”执法案例库,开展各种办案实操训练和情景式技能比武。
在开展对外的党建活动中,监狱还搭建湖州地区“法言狱声 院监同频”司法合作交流活动和湖州地区“法官+检察官+警官”减刑假释座谈等平台,推动监狱民警队伍融入“法律职业共同体”;与安吉县人民政府依托“两山红盟”党建联建项目,开启“两山红盟”青年民警人才孵化,为平安监狱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据了解,浙江省南湖监狱已经实现连续26年监管安全零事故。
密码二:聚焦矛盾化解 发挥“前端”作用
20年来,浙江省南湖监狱经历了关押点由分散到集中、监管设施日趋完善、日常管理更加精细、民警执法不断规范的过程。
作为修心教育的萌发地,多年来,浙江省南湖监狱深耕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通过微心愿、归巢等活动,将矛盾有效化解在“前端”,为平安浙江建设贡献监狱智慧。
2018年,罪犯雷某投入监狱服刑,民警就发现他的身份信息存在误差,不仅会给雷某的服刑带来麻烦,以后刑满释放了,日常生活也可能会受影响。
“解决身份信息问题”,是雷某向民警提出的“微心愿”。监区民警经过多番奔波,最终雷某的身份信息得到确认并落户。
得知民警帮自己办妥了落户,雷某很感动。“服刑期间,警官一直鼓励我积极改造,我考出了三张技能证书,现在警官又帮我解决了身份问题,以后出去了我就可以凭自己的本事赚钱了……”
2016年,浙江省南湖监狱以“微心愿”为载体,根据罪犯的改造表现,以实现罪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心愿”为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罪犯主动改造。
2018年,在“微心愿”的基础上,浙江省南湖监狱陆续推出“归巢行动”等,聚焦罪犯与亲人、社会之间的矛盾,引导罪犯及其家属重拾亲情,促进罪犯安心改造,预防刑释人员无家可归、有家难回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从而降低重新犯罪率。
2023年以来,浙江省南湖监狱聚焦罪犯矛盾诉求“收”和“解”,继续做深做实矛盾多元化解工作,常态化开展“监狱长、监区长和分监区长”接待日,畅通罪犯矛盾诉求收集渠道。因人施策、因事而为,在“前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大局安全。
密码三:聚焦监地协作 共建平安格局
多年来,浙江省南湖监狱积极破除“大墙”思维,与属地公检法司、卫健、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有效对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全面落实平安共建。探索建立双警联动、维稳安保、刑罚执行等协作机制,制定完善应急处突、社区矫正、消防演练等工作方案,打造“监地共建刑罚执行一体化实践基地”,为社会平安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2019年,浙江省南湖监狱与安吉县司法局建立监地刑罚一体化实践基地和社区矫正警示监狱基地,持续深化监狱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效提升地方社区矫正监管水平和执法水平。共建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教育帮扶矫正对象270余人次。
今年以来,浙江省南湖监狱与安吉县法院共同打造“共享法庭”,与安吉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工作联系点等,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服务”的监地联动效应,另一方面,利用原有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和场地,罪犯通过数字化手段就能获得司法帮助。浙江省南湖监狱用“数治”方式谱写大墙内外的平安稳定。(周定凯 蔡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