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1/29 16:36:12
来源:《高管信息·浙江》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奋力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之江篇章

字体: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聚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省域探索。近年来,一场省域层面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性、前瞻性实践持续展开: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再到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浙江把文化的力量深深融入到全省创新创造之中,一路踏歌而行,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之江篇章。

  赓续文脉筑实家底

  2023年12月,世界把目光投向浙江,聚焦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在杭州举行的首届良渚论坛,吸引世界各国“文明使者”齐聚一堂,见证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博大精深,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近年来,浙江始终把赓续中华文脉、筑实文明家底作为使命重任。“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便是文化研究工程的生动实践。2005年,这场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搜集中国古代绘画图像资源的行动正式启动。历时18年,项目组共计编纂出版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画全集60卷226册,打造出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2023年,文化传承保护有了新进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扩编项目结项验收和后续编纂出版工作有序推进,未来,浙江还将持续擦亮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宋韵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金名片,“让文化绵延不绝,让创造生生不息”的展望成为现实。

  不仅如此,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浙江文明探源影响逐步放大;绍兴仓桥直街模式得以提炼推广,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修缮开发更加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传承性;大运河文化、宋韵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等文化金名片进一步擦亮,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生机……浙江推出一批文脉传承深化、文化基因转化、文物遗产活化示范项目,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血脉觉醒”、走进生活、滋养人心。

  文化事业多点开花

  一条之江,孕育了钱塘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拔地而起的之江文化中心,地处钱塘江的水道弯折之处。这座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化地标集合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成为浙江文化事业多点开花的一个缩影。

  彰显文博大省使命担当。“在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树立世界标识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成为业界对浙江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已取得成绩的共同评价。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良渚博物院……“有高度、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博物馆形象呼之欲出。浙江省两会期间,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文旅发展部讲解员楼卓怡动情地说,“藏书楼珍藏的是一本本家谱,守护的是一条条根脉。”楼卓怡表示,她将积极探索推进古籍和文物的社会化,更好地促进文化认同、思想启迪、精神激励。

  打造非遗文化传承保护高地。自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综合试点省以来,浙江省非遗确认立档和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非遗普查的浙江模式、非遗名录的浙江现象、非遗保护的浙江经验、非遗利用的浙江实践书写了浙江非遗的精彩。从被保护的非遗传承人到保护非遗传承人的工作者,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深切感到,非遗传承的主体是人,“我们要一手牵着小的,一手扶着老的,让非遗得到传承,让文脉得以赓续。”

  点亮新时代文学的气象万千。三个月前,“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故里嘉兴乌镇举行,中国文坛熠熠星光照亮江南水乡夜空。浙江文学历史源远流长,特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中国现代文学馆入藏的作家,超过60%都是浙江籍作家。

  “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辨识度,使之区别于其他国家。”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张凤翔(管平潮)说,新生代网络作家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力量,不断推动中国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枝繁叶茂

  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是浙江改革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遵循这一方向,以文化为根,浙江大地生长出的文化产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文化沃土长出产业大树。之江文化产业带、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出版、短视频、数字音乐等四大国家级基地落户浙江;全省星罗棋布的文化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区等也纷纷蓄积出强大的动能。浙江文化产业实现了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跨越,全省拥有规上文化企业5915家、上市文化企业45家,历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企业数量稳居全国前列。

  ——文化精品助力文化繁荣。浙产电视剧《狂飙》成为开年首部现象级“爆款”;从《富春山居》到《冰雪尖刀连》接连两部既有口碑又有收视率的浙产精品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送你一朵小红花》《老师·好》《片警宝音》三部浙产电影斩获华表奖;越剧《新龙门客栈》一票难求;婺剧“六登”央视春晚、舞蹈《碇步桥》成为春晚出圈亮点……蓬勃的创造力来自“文艺浙军”的兴盛,中国网络作家村、之江编剧村、浙江文艺创研中心,以及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等平台,激发着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动力。

  ——文化复兴赋能区域发展。为进一步发挥浙江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浙江在文化产业布局中,特别构筑了浙北、浙中、浙东、浙西南等文化产业发展带。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龙泉青瓷依托青瓷博物馆这一地标性建筑,龙泉剑瓷产业支柱产业地位逐步显现,2022年,剑瓷规上企业产值30254万元,同比增长11.32%,以龙泉青瓷为代表的浙江块状特色产业“提挡加速”。

  精神灯塔凝心聚力

  2023年岁末,人们再次礼赞英雄。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30例先进事迹向社会集中发布:“万能电工”钱海军凭一技之长、一颗热心,守护着万家灯火;“快递小哥”彭清林从高桥之上一跃而下救起落水女子;“宣传战士”徐利民为上山文化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中,明确要深入推进“美在浙江”培塑行动,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省域样板区。

  从“最美现象”到“最美风景”,一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正在之江大地开展。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场景中,精神富有的成色不断被擦亮。

  一年来,浙江评选树立了徐利民等一批重大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常态化开展“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年度人物等评选工作,已有29个个人和集体分别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最美称号,数量居全国前列。

  连点成线,接线成面,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衢州“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丽水市的“好人一条街”使各类“最美人物”走上街头,用“最美”点亮城市;金华创新推出“好家风信用贷”,将无形的信义转化为有形的价值资产。

  精神的力量似水波相推,如薪火相传。以“浙风十礼”为主要内涵,推进“十大文明行动”,建成1万多个“有礼地标”,培塑104个区域文明品牌,持续擦亮“浙里好家风”“礼让斑马线”“聚餐用公筷”品牌;“孝心”车位等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有礼单元”建设在全省推广;“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连续两年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标志性成果……在浙江这块文明高地上正在开启新的探索,不断绘就“风尚最美”的生动图景。(记者段菁菁)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