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0/08 15:48:43
来源:新华网

说说村里事|安吉余村:从绿色用能到零碳生活 “千万工程”孵化无限可能

字体:

  新华网杭州10月8日电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因地处天目山北坡余岭而得名,全域面积4.86平方公里,280户人家。

  村子不大,名气不小。这里平均每天迎来3000名游客,还有数百名“新村民”从城市来到这里创业。他们因何而来,又是什么力量让这里发生巨变?

  作为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余村一度成为全县的富裕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时达300多万元,全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

  “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茶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环境的污染使余村面貌满目疮痍,烟尘漫天。站在自家小山坡上俯瞰余村,在家乡干了一辈子电工的李海波感慨万千。

 要让村里老百姓和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

  2003年,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

  时代潮涌,涟漪泛进了小小的村庄。

  全省选取的1000个试点村、示范村中,余村名列其中。但对于余村这样刚尝到工业发展甜头的村子来说,要停掉赚钱的产业,选择完全未知的绿色发展之路,无比艰难。

  最终,村民下定决心,陆续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等——这曾是村集体经济最主要的来源——开始封山育林,拓宽绿色发展新路径。

  余村印象航拍图。新华网发 董振茂 摄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随着生态的恢复,慢慢地,余村的旅游观光、河道漂流、户外拓展等产业生长了起来。

  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在电力领域悄然发生。当地供电公司持续推动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让城与乡渐行渐近。“以前交电费、申请装电表,最近也要跑到6公里外的供电所去办。”家住余村村口的郎阿顺回忆道。2014年,供电公司在余村设立了余村电力便民服务站,让大家享受“家门口”的电力服务。近年来,电力驿站还派驻了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提供全天候的电力业务响应和抢修服务,并上线智能办电机器人,通过远程联动可视电话,实现值班党员“一键呼叫”。

  余村电力驿站。新华网发 董振茂 摄

  为进一步延伸乡村服务网络,余山供电所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还制订了“四时八节”服务清单,开展“70免跑”服务。服务队队长李海波更是每家每户的老熟客。“你们来得比我们的孩子还勤!”村里的老人常常说。

  立足生态优势,余村农文旅经济风生水起。2022年,余村集体收入达到130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4万元。与此同时,余村户均配电变压器容量提升至9.6千伏安,农网客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35%,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100%。电能替代渗透交通、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各领域。

 再出发,孵化未来乡村的亿万种可能

  “千万工程”廿载,李海波一路参与,一路见证。他从未想过,这个时光悠缓的小山村,竟出落得如此年轻、这般现代。

  远眺,是一片翠绿竹海和青葱山峦;近看,一侧是别致的洋房小院,一侧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咖啡馆、图书馆和天幕。村中心道路上,穿梭着不少来自周边省市的旅游大巴,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驰骋于绿水青山间。

  余村停车场新能源充电站。新华网发 董振茂 摄

  “我们村从2016年开始,就陆续投运了9个快充桩。”李海波很是骄傲,这9个快充桩仅2023年上半年的充电量就达15.6万千瓦时。

  让李海波骄傲的不止于此——全国首个乡村零碳公园、全省首个未来乡村绿电服务中心、全国首个碳中和建筑双铂金认证、全县首个“碳魔方”能源控制系统等“绿色叙事方式”在余村不断更新。

  安吉公司小蜜蜂摄制组在余村零碳虚拟骑行。新华网发 董振茂 摄

  今年8月,通过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余村成功进行了首次“绿电”交易,分别向宁夏、黑龙江、安徽等地购买光伏发电和风电电量621.2万千瓦时,购买绿证2878张,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69吨。

 余村印象门口的光伏储能”生命之树“ 董振茂 摄

  这是余村又一次绿色发展的升级和接力。

  2003年以来,“李海波们”从青年走到中年,从满头黑发到长出些许白发,为余村人的幸福生活躬耕不辍。

  20年来,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绿色用能到零碳生活,从“美丽乡村”奔向“未来乡村”,“千万工程”孵化出无限可能。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作者:张悦、吴梦璐、柳梦雨、邓通

  编辑:韩冰玉

【责任编辑:韩冰玉】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