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7月21日电 “石头也能变成桔子!”提起此事,浙江省云和县信访局局长张平仙打开了话匣子——
家住云和县凤凰山街道贵溪村的温大爷,从2015年起,为申请享受精简人员待遇等数次上访,但由于不符合政策规定,诉求得不到解决。这成了温大爷心头一个打不开的死结,他三番五次把石头揣满口袋,到相关部门“讨说法”。
云和县叶培武警务室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沟通,耐心细致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警务室负责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劳模叶培武发现,老人还面临着其他实际困难。于是,叶培武与信访干部、乡贤多次上门,在生活上对温大爷关心关爱,并联系相关部门依规为其孙女减免了部分学费,依法将温大爷家列入低保户……
2020年的一天,温大爷再次找到叶培武,这次从口袋里拿出的不是石头,而是精心挑选的桔子,坚持塞到他手里。
“如果说石头代表群众诉求得不到解决的怨气,那么桔子则代表群众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和感谢,这是基层干部用真心换来了群众的信任,用耐心的疏导换来了群众的舒心。‘石头变桔子’,也成为云和县这几年来的一段佳话。”张平仙说。
温大爷为叶培武送桔子。新华网发 浙江省信访局供图
叶培武认为,面对群众诉求,只要常怀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坚持“解决、解释、解困、解气”八字诀,就没有捂不热的心肠,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第一烦事,面对复杂多变的信访形势,如何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2023年,浙江省信访工作会议指出,信访工作责任重大,做起来需要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要化群众信访为干部“心访”,以“四心”工作法赋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
浙江省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说,责任心代表了对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承担,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起到统领爱心、耐心、细心的作用。如何常怀责任心?浙江省永康市信访局副局长施佩给出了答案: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事信访工作19年,处理群众来信和网上信访3万余件,接待来访群众2500多人次,带领团队提炼了“村级干部民情接访”等做法。2022年,施佩被评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
把责任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源动力,同时以爱心为支撑、耐心为要求、细心为方法,浙江省信访干部和基层干部将“四心”工作法贯穿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信访局在处理该县浦坝港镇一起中间商失联、无加工协议的复杂群体欠薪信访件时,多次协商座谈、上门走访,寻找中间商并进行调解,仅用了7天,60余万薪酬就有了着落;关于耐心,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大漈乡党委书记柳彬认为,做信访工作要有绣花功夫,能耐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反复研究,不断尝试,就如同穿绣花针首先要找到这个针孔一般;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仰义街道综信室在面对2000多购房户的如期交房问题时,用细心“滴灌”防范化解全过程,通过系统梳理共性与个性诉求,构建“民情网格图”,建立“1+X+N”联动联调机制……
近年来,浙江信访干部和基层干部用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持续助力浙江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安全感。2022年,浙江省基层信访事项化解率97.3%,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0.1%,群众安全感满意率99.2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
采写:郭妍廷 曲佳艺
核校: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