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瓷品质极致匠心”。
浓缩于这8个字的新时代“龙泉精神”,被铭刻进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奋力打造品质龙泉的新时代征程中,成为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的城市价值引领。
从外部理解这种精神,它显然闪耀着历史的荣光,深植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淬炼于改革创新的时代,升华于开放发展的未来。
但对于生活在此的人而言,这样的表述显得过于抽象。从内部生发的,往往是更具象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这座地处山区的小城会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极致匠心的现代价值追求是什么?每个问题都能延伸出无数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最终,“品质”成为解读的关键词。
就像穿越历史长河的剑瓷艺术品,在笃定从容的节奏中精雕细琢,通过难以复刻的细节成就独一无二的特质。这座城市也是如此,它追求的并非突如其来的名望,而是在悠长深远的时光里自强不息,历久弥香。
剑瓷文化的新时代表达
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
龙泉青瓷始于1700多年前,于宋代达到顶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传统烧制技艺成为全球首个入选世界“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而有着“天下第一剑”美誉的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其传统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影视剧中频繁亮相的龙泉宝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青瓷水杯,到激励有志青年参军报国的“从戎之剑”、杭州国家版本馆里令人耳目一新的青瓷屏扇……剑与瓷,穿越千年时光,刚柔并济成就了龙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基底。
但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与历史人文的“厚重”相较,龙泉在工业布局、平台建设、空间拓展、要素资源等方面却略显“薄弱”。如何让城市能量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中得以释放?如何在资源要素不足的困境中,把“人”变成优势资源?这显然需要充满凝聚力和共识的价值观引领。
城市是关于人的无尽潜能得以开发与施展之所。而“有形之手”的最强力作用,就是让每一个个体绽放他们的激情、成就他们的愿景。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龙泉要飞得高、跑得快,需要一种“一呼百应”的城市精神汇聚和激发全体人民的蓬勃力量。于是,一场关于新时代“龙泉精神”内涵表述语的征集活动,在2021年启动。
历经3个多月的多层次、宽领域征集、提炼、研讨,通过线上线下征集来自市民、专家、乡贤的表述语1000余组(条),最终入围的三条候选表述语,由4522名市民参与票选,其中逾2300人选择了“剑瓷品质极致匠心”。去年4月,这一新时代“龙泉精神”内涵表述语正式发布。
简练的8个字,把龙泉人的文化基因提炼为具有穿透力、引领力的活的传统,向内联结着文化、传统和信仰,向外联结着改造世界的实践诉求,贯穿了龙泉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龙泉精神”很快就被广泛传播、认同,它给人一种“根”的感觉,让人更知道往哪里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成为这种精神的一部分。它成功鼓舞起龙泉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2022年四季度“浙里营商”无感监测指标大比拼中,龙泉就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位列丽水第一;今年一季度,龙泉市新招引产业项目13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7个,大项目引进数同比增长280%,实到内资5.35亿元,同比增长23%;北互通连接线区块征收工作中,龙泉干群只用25天时间就完成181户房屋征收工作;为期仅3个月的“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梳理问题296件,成功解决285件,完成率96.3%……
“剑瓷品质极致匠心”,成为29万龙泉人时刻保持的奋发状态,成为在实干奋进中淬炼着的新时代龙泉人的精神与品格。
极致匠心的价值追求
5岁的孩子拿起泥块,通过拍、搓、揉、捏等手法创造出充满童趣的“小作品”,有的将经过晾晒的泥坯放进电窑烧制,有的用画笔设计不同的坯身花纹……在龙泉市江南幼儿园的青瓷工作坊里,孩子们认真学习青瓷制作工艺,眼神专注,动作娴熟,小小的身影,透出自幼在青瓷创作环境中濡染内化的耐心与沉静——他们愿意像父辈一样倾注心力与时间去“悟”,因为他们懂得,成就剑瓷品质没有捷径,没有任何“将就”的糖衣可以稀释极致匠心的艰苦与坚守。
同样懂得这个道理的,还有龙泉的科研工作者。在浙江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龚宇鹏和科研团队投身滤清器研究20年,开发出了200多种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工程条件、不同性能的滤清器系列产品。
“人一辈子如果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把它作为人生的主题,锲而不舍,做到极致,就是精彩地活着。”在龚宇鹏看来,每一件工具都是一件精妙的艺术品,从材料、大小、厚薄到每一个孔隙、每一处接缝都需要精心设计、反复试验,“一件好的产品,需要从研发到制造的每个步骤,都精准到分毫不差。”
从文化传承到匠心追求,新时代“龙泉精神”穿越时空,重拾并非偶然。从幼儿对青瓷创作的细致投入,到龙泉汽配人对产品研发的匠心专研,均可感知精神之力的强劲与持续性。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再提龙泉精神,深意何在?
从现实纬度看,它回答了龙泉破解成长烦恼的时代之问,是龙泉人高度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体现;它锚定了龙泉发展的精神坐标,也是龙泉为“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时间经度看,它淬炼了龙泉优秀剑瓷文化,集龙泉精神传承和研究之大成,熔铸了对剑瓷文化力量、精神力量的深刻思考;它放大了龙泉精神的视野和格局,是对匠心精神、品质追求的生动诠释。
在弘扬践行新时代“龙泉精神”过程中,龙泉不仅放开手脚,敢做敢干,还继续保持改革创新的韧劲和永不服输、永不满足的意志——
构建经济开发区+三大乡镇功能区+若干小微园的“1+3+N”生态工业布局;谋划涉及6000亩、总投资27亿元的工业空间拓展;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像呵护青瓷宝剑一样呵护营商环境;大刀阔斧地推进作风效能改革;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重组了5大国有公司,使国有公司资产突破300亿元以上;创新推进基层治理“141”体系与“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融通……勇往直前,蹚出新路,正是龙泉精神新时代的担当。
城市品质的“龙泉范”
可慢行、可阅读、可感知。如今,人们常常用这三个词来形容在龙泉生活的感受。
新时代龙泉精神的优秀历史传承与龙泉人的历史生命相伴,也与龙泉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创造相随。众擎易举,联袂而至,在强大的精神感召下,龙泉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转身、逆袭迭代,冲破土地资源“少”、发展空间“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强”等一系列“天花板”,倾力奔赴“品质之城”。
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社区医院、养老中心、众创空间……在龙泉市龙渊街道城东社区1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里,“十五分钟生活圈”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亲子活动、就医、养老等一应俱全的服务。“以前社区里几个人管2万人,经常找不着人。现在很方便,想要做什么在家附近都能完成。”社区居民吕娟娣说,最具活力的是社区服务中心的众创空间,“每天都得排队报名预约,来直播创业的青年创客络绎不绝。”
城东社区是一个集商品房、安置房、自建房、出租房等“四房合一”的社区,居民结构相对复杂,管理也比较混乱,而社区所在的龙渊街道承载着龙泉市1/3常住人口的服务工作,干部们深感力不从心。针对城中村的村社混居、人户分离现象对城市基层治理带来的种种问题,去年3月,龙泉组建调查组对村级组织发展、村级事务管理、村社干部配比等情况全面摸底,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性整改方案,以“组织融合、人心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的方式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做好社区工作,人是关键。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龙泉第一时间启动了网格员竞聘上岗、社工技能大比拼、社工师考试等工作,在提升社区专职社工业务素养的同时,还吸引了许多热心于社区事业的公职人员。临近退休的他们捧起《社会工作实务》等书籍认真备考,身体力行龙泉精神投入人生的下半场。
通过变革创新基层组织架构,龙泉理顺了社区管理服务职能,短短一年后,13个社区调整优化为28个,22个村以90%以上高同意率完成“村改居”,以最小治理单元释放组织根系最大效能,县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去年龙泉还启动了“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项目,持之以恒谋划和发展全民阅读和健身事业,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城市文化品位。今年,龙泉又制定实施了《龙泉市“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选取16个点位建设“两房”项目,将公共文化服务伸向基层的“末梢”,让品质龙泉处处充满书香和活力。
人文品质、产业品质、山水品质、开放品质、青春品质、生活品质,构筑起龙泉这座品质城市的四梁八柱。如今,走进龙泉城乡,随处可见青瓷宝剑元素:城市文化客厅、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瓷文化创意园、青瓷小镇、宝剑小镇、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省级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成就了龙泉处处有历史,步步皆文化的城市品质。
龙泉精神,这一龙泉人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从有形走向无形,又化无形为有形。千年不变的剑瓷之声,带来的是剑瓷文明的绵延之歌,是深藏在龙泉血脉的奋进强音,更是愈发响亮的时代新声。
龙泉精神,如龙泉的“根”与“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推动龙泉发展、迎接各种挑战的根本动力。它以持盈守成的自如应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历经时间的考验,驰而不息。(沈隽 叶炜婷/文 丽水文旅 龙泉发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