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

接地气 强底气 培育复合型中医学领军人才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精彩观点
1
陈忠
新学期开学了,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开设中医“国医丹溪”直博实验班,请问初衷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培养计划?
新学期开学了,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开设中医“国医丹溪”直博实验班,请问初衷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培养计划?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911/d3d0612fa2ff4e3ebde96d49484f3e0d.mp4
学校设立中医直博班,最主要的初衷和目的是希望吸引一流的学生生源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未来杰出中医领军人才。可以说,中医直博班主要培养两批人,一批有研究背景、有创新能力的中医师,以及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临床中医师。  
今年,中医直博实验班已经完成12名首批新生录取,全体校领导亲自担任信使分赴各地登门为直博班学生送上录取通知书。  
在培养计划上,中医直博实验班采取贯通培养,分段实施的方式。培养方法按“三阶段”分段实施,即本科阶段、本博贯通阶段和博士阶段,循序渐进,延伸融通。  
中医直博实验班学制9-10年,其中本科阶段4年,本博贯通阶段学术型医学博士2年,专业型医学博士3年,博士阶段3年。毕业后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以及博士毕业证书和医学博士学位。
2
陈忠
浙江是第一个“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的省份,可见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视,学校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浙江是第一个“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的省份,可见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视,学校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911/0a228f3140bd41f5a20cd95af015eb61.mp4
学校高度重视中医文化传承,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形成了“将中医药特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首先在学科布局上,我们开拓了以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为主体,德育建设和人文精神建设相支撑的“文化传承”之路。例如在人文学科,开设了中医文化,中医中药文化管理专业课程,更加彰显中医文化。  
其次,移址扩建完成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这也是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的浙江省首家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是浙江省中医药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先后获批成为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和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载体。下一步我们将争取把博物馆纳入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名录,争取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再次,我校相关专家牵头主编了中小学教材《中医药与健康》,现在已作为全省小学教材使用。我校还积极承担中小学中医药教师培训任务,每年培训教师上百人。成为培养全省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者的中坚力量。  
最后,依托专业深耕中医药校园文化品牌,让中医药专业走向社会,根植社会。例如模拟医院、百草课堂等文化活动入选省级校园文化品牌。这些文化品牌活动在服务好本校师生的同时,积极走出校园,向老百姓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3
陈忠
作为中医药大省,高校如何助力浙江推进中医药文化和产业的发展?
作为中医药大省,高校如何助力浙江推进中医药文化和产业的发展?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911/8aaeaafd69ea485882e62d0c7b43eb04.mp4
首先,要为主管部门科学顶层设计做好理论支撑和专业咨询以及专业技术评估工作。  
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拓展产学研合作纵横空间。派出更多的科技特派员支持地方发展中医药特色的种植、旅游、康养护等产业。目前,学校正谋划在富阳或湖州等地,建立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打造以中医药为特色,融合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业态的产城融合区域。为浙江省的健康浙江或者健康中国的“重要窗口”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依托浙江省内各地地域优势,积极参与地方中医药文化建设。比如我校协助温州的浙派中医研究院,桐庐、缙云等地举办华夏中医药养生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参与磐安“江南药镇”建设,推广中医药康养旅游、中药药膳等。
4
陈忠
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职责何在?近年来,学校在培养、输出中医药人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职责何在?近年来,学校在培养、输出中医药人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911/ac78cbe0466648e3827cdd6a7a76c01e.mp4
创新育人方式。例如,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赋能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精英教学模式,畅通师传培养流程,“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促进经典传承型人才和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培养。  
筑巢引凤。吸收更多相关学科优秀人才加入中医药研究,培育多学科交叉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学校过去三年筹建了中医药科学院,建立了基础/临床研究的一流大平台。  
在学生入口、出口以及培养过程下大力气。如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优质生源;注重优质资源投入,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出口途径。  
最后要“接地气”。引导中医药人才及团队参与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大健康产业,在科学研究、临床工作、社会服务中练就人才。产业发展了,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科和人才的培养。  
(文字/编辑:刘志媛 拍摄/剪辑:宋越)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