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李文冰

强化浙江文化标识 助推“文化浙江”建设

精彩观点
1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打造浙江文化标识’,您认为,浙江文化标识建设基础如何?
浙江文化标识建设已有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工作基础扎实,积淀深厚,从河姆渡文化到良诸古城申遗,浙江文化考古工作成绩斐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建设上,浙江早在2005年就公布了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是浙江丰富的文化人物典藏已获得社会各界公认。从王充、王阳明、黄宗羲到鲁迅、王国维、钱学森,从龚自珍、陆游、孟郊、骆宾王、吴昌硕到徐志摩、丰子恺、茅盾、金庸,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成为浙江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  
三是浙江部分经典民俗、风土人情、文化形态广为人知。泰顺廊桥、龙泉青瓷、杭州丝绸、龙井茶叶、兰亭书社、西泠印社、灵隐寺、普陀寺声名远播。  
四是环杭州湾核心区出版广电、影视演艺、网络文化、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和以文化为创新元素的服装、奢侈品、珠宝等文化产业品牌打响了“诗画浙江”名片。如阿里巴巴、中南卡通,白马湖网络作家村、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基地、横店影视城等日益成为浙江文化业态的名品牌。
1
您认为,浙江文化标识建设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主要在三个方面有待提高。第一,强化文化标识建设的共识有待进一步形成。近年来,虽然各级部门、各地不断推出各种精品文化工程、文化产业、文化业态、文化带规划,但全省文化标识建设尚未得到广泛发动、系统梳理和统筹规划。第二,文化标识研究工作有待深化。近年来,浙江加大以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浙江文化研究工作,包括2000年起浙江省社科院策划出版的《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等,但在浙江文化标识的研究上仍有不少留白,尤其是针对诸多浙江文化新名片的研究不足。第三,浙江文化标识影像建设和融媒体传播不足,文化浙江、“诗画浙江”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有待提升。
1
您对打造浙江文化标识有什么建议?
首先,评选“浙江文化标识”。建议由有关部门组织,通过媒体广泛动员,线上线下开展“浙江文化标识”评选活动。可按历史人物、文化遗址、经典民俗、文学艺术、文化形态、文化业态等类别,结合大湾区大花园建设和之江文化带等规划,分类别评选“浙江文化标识”,使浙江文化标识形成广泛共识,扩大知名度。  
其次,编制浙江文化标识清单。在评选“浙江文化标识”、组织专家论证基础上,由文旅主管单位牵头,凝聚社科界和高等院校力量,分类编制浙江文化标识清单。  
再次,系统开展浙江文化标识研究。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协同广电局、社科联和高校,整合研究力量,通过招标课题、委托课题等方式,编撰出版《浙江文化标识词典》,分年度、有重点地推进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诗路文化、丝、瓷、茶文化等历史文化、文博研究和浙江文创产业发展研究。  
最后,开展浙江文化标识影像活化建设。依托宣传文化部门、传媒行业和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创作拍摄浙江文化标识系列纪录片、动漫和网络视听作品,通过主流媒体融媒体,借力商业媒体平台,开展浙江文化标识传播,放大传播效能,提升浙江文化国际传播力。
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浙传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浙江省政协委员

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浙江省政协委员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