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根据总体规划,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这意味着,舟山开启了“国际油港”之梦,而浙江进入了自贸时间。
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眼里,设立浙江自贸试验区是浙江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为浙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战略载体,必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新机遇、激活更大的市场正能量。
未来的浙江自贸试验区不仅会成为国家战略的“浙江样板”,而且在构建油品全产业链上对标国际水平,享有国际话语权。
中国人习惯用“百日”来标记新生命的重要成长阶段。对于浙江自贸试验区而言,这一百天非比寻常。
在百日里,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干部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扛起新使命、探索新变化、升级新动力,只为践行“因对外开放而生,为创新改革而活”的使命。
“浙江自贸区让舟山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也会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发展,打开一条新的通道。”浙江海洋大学教授俞树彪如是说。
2017年9月18日,以“共商油品、共享机遇——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和贸易自由”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油商大会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家单位的400余位“大咖”嘉宾应邀参加会议,其中不乏国际石油巨头。
这次大会为世界石油行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更向全世界展示了浙江自贸试验区油品全产业链的新机遇。
首届世界油商大会的成功举办对浙江自贸试验区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议现场签约油品合作项目20个,涉及总金额573.7亿元,其中外资48亿美元。自此,多家世界500强石油行业超级巨头重新认识了浙江、了解了浙江自贸试验区,为后续的落户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12月27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8年1月1日起,《条例》正式施行,这也是全国第三批设立的7个自贸试验区中出台的第一部省级地方性法规。
该《条例》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起草,2017年初列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和浙江省政府的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历时近一年时间顺利出台。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法”,《条例》对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省法学会自由贸易园(港)区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陈利强表示,《条例》的出台是为新时代浙江改革开放立法,充分体现了浙江新时代的法治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
截至2018年3月3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满“周岁”。
这一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借助“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了当地企业的运营成本,激活了市场活力,改善了当地的营商环境。舟山市新设内资企业692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5.82%,几乎每天入驻近19家企业。
这一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创新的40项制度中20项属全国首创,打造“国家标准”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迅速攀升。
这一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全面推进国际石化基地、全力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加快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核心任务“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正在加速崛起。
这一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砥砺奋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落实“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指示,践行“因对外开放而生,为创新改革而活”的使命,擘画出海洋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