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天

学诗计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学诗计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来自新华网

李白的一生,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中度过的。漫游中的所见所感,常成为其诗歌的题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表现了他渡过荆门时的豪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他看到庐山瀑布时的震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他黄鹤楼别友时的洒脱。

李白在离开长安后,曾漫游宣州。在这里,他碰见了族叔李云,两人同登谢朓楼,分别之际,他给李云赠了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般人写离别,恐怕少不了愁云惨雾、哭哭啼啼的情景,但李太白从来不屑按套路出牌。他在本诗的一开头就来了两句议论,可谓先声夺人、高深莫测。

《论语·微子》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李白应该是同意前一句的,故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小雅·何人斯》说:“彼何人斯……祇搅我心”,李白想必也有此感,故云“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两句,用“去日之日”的“多”与“今日之日”的“一”对比,更显出“今日之日”的珍贵,所以虽未提及离别,但已端倪昭然。

接下来的几句,李白描写了与李云登谢朓楼的情景。秋风万里,明月在天,逸兴高飞,把酒论文。建安时代的作家们和南朝大诗人谢朓已经淹没在“去日之日”中,但是蓬莱文章、建安骨力及谢朓的清发秀句仍然流传至今。

那遒劲的格调和高昂的气势仍然激励着李白和李云,促使他们更要在“今日之日”揽月九天,一骋壮思。但是,这不容易做到,所以难免“愁更愁”,并要用“散发弄扁舟”来排遣了。

太白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思在言外,题目写离别,但通篇不见一个别字,然离别的情绪又隐然在焉。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评论此诗说其“兴起超忽”,可谓一语中的。

诗宝

诗君好,题目中的“宣州”、“谢朓楼”在何处?

诗君

宣州,在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南北朝时,大诗人谢朓担任宣城太守,修一楼于郡城之北,唐代称为谢朓楼。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诗宝

“蓬莱文章”、“建安骨”都是什么典故呀?

诗君

《后汉书·窦融列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东汉时,人们称呼国家图书机构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因以蓬莱文章比喻文采过人。
建安骨,建安时代的作家大多诗文格调很高,极富骨力,故云。

诗宝

那“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中,“小谢”是指谢朓吗?“清发”是什么意思啊?

诗君

是的。谢朓,字玄晖,是我国南朝时期的重要诗人,是李白最崇拜的诗人之一。后人将谢灵运和他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啦!

  • 大师姐:
    作诗一首。

    芳草连亭远,芙蕖寂寞开。

    欲留还薄怨:此去莫归来!

  • 龚师兄:
    作词一首。

    汉宫春•赠徐兄

    古越窑瓷,伴上林湖碧,栲栳山青。晶莹翠润,聚在唐宋宫廷。鸾吟凤唱,爱听他、瓯乐泠泠。留恋处,佳人恰似,总能倾国倾城。

    秘色也逢知己,看繁华现世,雅韵曾经。文明搭台纳客,笃志传承。神州异国,且诚邀、嘉侣嘉朋。欢聚地,千年美器,常常梦绕还萦。

  • 兰师兄:
    作诗一首。

    雨夜别友人

    江边细杨柳,着意短长亭。

    相看不能语,夜雨此时情。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沈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和大师姐《秋》

厚积博发


晴空排云鹤,碧水藏鱼肥。

相思随菊艳,牵挂伴叶绯。

夏去生机在,秋来亦芳菲。

雁去春又返,伊人何须悲?

送刘海洋之成都

归海云珠


成都府国多灵秀,

蜀地千年杜草堂。

即是孤帆天际远,

偏逢小雪亦芬芳。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