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天 2017-10-10

学诗计划|《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

学诗计划——更漏子   来自新华网

闺怨是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体裁,常常描写思妇怨良人。正因为这类体裁的诗词多,要从中脱颖而出,让读者过目不忘也并非易事。

温庭筠的闺怨词却往往自出机杼,端丽清新。他长于情景转换,把局限于闺房之内的情景转换到更广阔天地中,意境自然便开阔许多。他长于炼词炼句,似乎不经意的一个字,却能给读者极强的震撼力。

更漏子·玉炉香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玉炉、红蜡,闺中之物也,器之重,色之艳,却与泪相映,六个字,地点、人物、心情,皆了然矣。紧接着“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但只选了眉与鬓来写,一薄一残,足以反映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长长的夜,长长的寒冷,或是体寒,更是心寒。行文到此,像一曲悠长凄婉的古琴曲,用寒字作结,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下半阙似已无处着笔,谁知情景转换到更开阔的室外,用的竟是急管繁弦的手法,嘈嘈切切,倾泻直下。室内玉炉红烛不懂秋思,室外梧桐夜雨更不慰离情。到最后,一叶叶,一声声,是急弦,空阶滴到明,一促一煞,嘎然而止,幽阶无人,唯有声空,此情此景,离人的心是空的,读者亦惘惘然,不知所之。

诗宝

诗君好,能讲讲“更漏子”这个词牌名吗?

诗君

那我就来讲讲这个词牌的来源,唐人称夜间为“更漏”,杜甫《江边新乐诗》:“余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许浑《韶州驿楼》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此调创于晚唐,而温飞卿最擅其词。《更漏子》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

诗宝

词牌名有很多,填词的时候应该怎么选呢?

诗君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凡此种种,词牌基本上已经规定了。
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诗宝

今天了解很多新知识,谢谢诗君。

  • 大师姐:
    作词一首。

    画 堂 春

    梨花落尽小庭空,瑞云金兽香浓。隔窗风雨画楼钟,一点灯红。

    欢恨堆来枕上,阑珊心事谁同?多情偏自怯愁工,无梦随侬。

  • 龚师兄:
    作诗一首。

    浮萍

    竹韵松涛带醉听,

    清溪桥上看浮萍。

    而今我亦浮萍客,

    愁煞江南一片青。

  • 兰师兄:
    书法一幅。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鹧鸪天•别情

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

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

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

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

隔个窗儿滴到明。


游西湖


山绕西湖看不足,

中秋风好鸟啼轻。

佳人含恨葬桥畔,

梅妻伤心念故情。

堤柳依依青冉冉,

烟波渺渺浪平平。

行人到此多惆怅,

曲岸残荷弹雨声。


蝶恋花·金桂

C.l。


一夜金风枝畔婉,不解秋寒,尤纫清霜缱。黄蕊遥闻芳馥见,绿阴深映娇容辨。

难忘吴刚蟾苑盼,欲捧琼浆,销万千愁散。酒醉当年曾有怨?霓裳钗钿华清慢。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