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前年”、“今日”,一样的今昔对比,但天崩地裂的现实,造成的巨大反差,绝非太平诗人笔墨修辞所能及。平平道来,便有一种不堪承受之痛。
前年,灞陵折柳,犹是春意蓬勃。相送之际,虽有别离之忧,心中还是满怀希冀,想象着再次相聚,可以对花恣酒,临风畅叙,横谈古今情,纵论天下事。哪知今日,我们会相聚在这国破家亡后的天涯呢!
“各避秦”之“各”,说的不仅是你和我,也包括乱离的百姓。秦之暴政,是诗人之常典。天下之大,全为秦政所笼罩,我们又能避到哪里?所以,“天涯”一语,实在沉痛。
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这天涯,绝非宋初词人笔下“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之类情思靡靡的天涯。这天涯,是哀哀故国无可容身的天涯。乱离之中的意外相聚,堪喜?堪悲?
“莫向尊前惜沈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唐之送别诗,不知凡许,各有其妙处。此诗之妙处之一,即在于以前别衬今别,而写今别之法,又只写聚不写散,无一字及今别之景象。何则?送别之诗,总要有所寄意,或劝勉,或安慰,或祝福,或期待。
“破除万事无过酒”(韩愈诗),只有酒,尊中之酒,可让你我忘却心中之创痛,忘却无路之前路。别与不别,别后向何处,都了无意义,因为从今往后,你我俱是异乡之人。
“异乡人”一语,与前之“天涯”一样,沉痛至极,不可只做一般的他乡人解。因为没有了国,没有了家,任何地方都成了“异乡”。
各位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心有所感?把它写下来吧,心有所感的诗,才可能是真正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