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天 2017-09-05

学诗计划|《汉江临眺》:诗中有画,波澜壮阔

学诗计划-汉江临眺   来自新华网

00:00

现代人,出门游玩,若是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拿出手机或是相机,“咔嚓”一下便可记录下美好的瞬间。而古人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手机,作诗写字画画便成了常常用来记录事物的方式。

前几日,我们学了王维的《山居秋暝》,见识了大诗人融画法于诗中的功力。今天这首诗也同样是一幅画,不是浓艳的水彩画,而是一幅意境优雅的水墨画。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40岁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留下了这首诗。此诗可谓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代表作之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淡、格调清致、意境雅美的田园水墨画。画面布局,远近辉映,疏密有间,融情于景,字里行间跳跃着乐观的情绪,让人沉浸于美的享受中。

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景观和感受,既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宏阔。诗人泛舟,于江上遥望江水流长邈远,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只见 “三湘”之水从茫茫古楚之地奔涌而来的,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首联一笔就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并以此为画幅的背景。诗中虽未提及汉江,但也足够让人想象到浩浩荡荡的江水。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给画面的整体风格奠定了基调。

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直抒胸臆,要与山共醉,流露出对襄阳山水景致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王维,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宝

诗君,首联中的楚塞是哪儿呀?

诗君

在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诗宝

那此联中的九派又作何解呢?

诗君

九派就是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宝

王维向来以“诗中有画”见长,此诗中何以见得呢?

诗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就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诗宝

多谢诗君赐教!

  • 大师姐:
    作诗一首。

    夕阳箫鼓

    箫曲随云起,归帆逐浪轻。

    春江悲楚客,依旧向飘零。

  • 兰师兄:
    王维此诗较为大气。魏碑书法古拙,字体与诗意合,今书以魏楷。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送少微上人还鹿门

顾况


少微不向吴中隐,

为个生缘在鹿门。

行入汉江秋月色,

襄阳耆旧几人存。

游岱仙山

廖词客


胜日穿幽径,岱仙攀紫荆。

白云依岫壑,翠木荫凉亭。

流水跌云屏,飞泉溅雨星。

溪喧林愈静,山旷鸟更鸣。

翠微横万里,云海卷千情。

游瓜州锁阳城遗址

行之


寻梦安西塞,触目尽砾沙。

百里无人烟,千秋有荒塔。

喧喧闻颦鼓,啾啾惊胡马。

壮士百战处,青冢为汉家!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